喬吉·[雙調] 水仙子
喬吉
尋梅
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①。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②。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注釋】 ①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宋代著名隱逸詩人林逋曾隱居于此,植梅養鶴。“孤山梅” 因此名傳遐邇。②縞袂: 白綢做的衣袖。綃裳: 薄綢做的下衣。
【鑒賞】 冰天朔風中勃然綻放的梅花,一直與經冬不凋的松、竹一起,被譽為 “歲寒三友”。鐵枝橫斜、傲霜斗雪、超凡脫俗、一塵不染的高潔品性,就成為梅花最本質的典型意象。本曲中的主人公為了尋梅,于立冬之前就開始奔走,直到立冬以后還在幾個村莊中尋覓,其愛梅之心該是何等殷切。他踏著霜雪,村前村后、溪北溪南、樹頭樹底一路尋來。孤山上,山勢孤高,寒風自來,梅花的香魂隨風浮動,沁人肺腑。主人公循香而去,忽見一樹寒梅迎風斗霜,飄飄如縞衣素裙的仙女,真是踏破鐵鞋,驀然相逢,怎不叫人驚喜交集呢? 正當主人公沉浸在“逢梅” 的乍喜之時,陣陣寒風襲來,酒醒了,夢也醒了。凄婉的笛聲在料峭的春寒中幽幽傳來,如訴如泣,令人斷腸,而朦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融吞沒于一派昏黃之中,主人公憂傷之極,竟不能自禁了。為什么尋尋覓覓、驀然相逢,帶來的只是瞬間的驚喜,長留的卻是揮之不去的憂傷和迷惘呢?或許是物傷其類吧! 梅花的高潔絕俗、遺世獨立,不正是主人公——詩人自己孤標傲世、一生潦倒的寫照嗎?
此曲一唱三嘆,回環起伏。《水仙子》 又名 《凌波仙》,是雙調中常用曲牌,從曲譜上看,為八句七韻三對配,正好表達了作者“尋梅”、“逢梅”、“贊梅” 的三層含義,精巧縝密。
上一篇:倪瓚·[雙調]水仙子|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喬吉·[雙調]水仙子·為友人作|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