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卿·[雙調] 撥不斷
王和卿
大魚
勝神鰲①,夯風濤②,脊梁上輕負著蓬萊島。萬里夕陽錦背高,翻身猶恨東洋小。太公怎釣?
【注釋】 ①神鰲:傳說中的海上大鱉。②夯(háng):扛。
【鑒賞】 此曲所描寫的是一種神奇的大魚。這類描寫大魚的作品早已有之。《莊子·逍遙游》說:北海有一種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之大不知有幾千里長。這鯤魚的形體何等巨大?!读凶印珕枴氛f: 渤海之東,有蓬萊等五座仙山,隨著波濤上下翻騰。天帝恐其流失,遂命十五只神鰲輪流頂住,終使五座仙山屹立不動。這神鰲的力量多么神奇。
然而,曲中的大魚,不僅力量遠遠勝過神鰲,而且形體也大大超過鯤魚。你看它,脊梁上背著蓬萊島顯得異常輕松,力量如此神奇,真令人瞠目咋舌。在夕陽的映照下,只能見到它華美的脊背露出水面,而不能見到它的首尾,其全身之大已可想見。豈料詩人異想天開,層樓再上: 偌大一個東洋,茫茫無邊,深不可測,可它尚恨狹小不能翻身,形體這般巨大,真令人驚訝不已。據傳姜太公能用直鉤便可把魚釣到。但面對如此大魚,他也無可奈何,只能是望洋興嘆。
這大魚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且達到了既 “大” 又 “神” 的最高境界。作者塑造大魚形象顯然有所寄托。在元代,漢族文人備受鉗制,很不自由,王和卿也不例外。因而這大魚形象可以說是作者的化身。他渴望能像大魚一樣放浪形骸,不為名韁利鎖所拘,去過一種悠閑適意的生活。王氏的這一心態在當時很有代表性。
上一篇:趙善慶·[雙調]折桂令·西湖|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吳弘道·[雙調]撥不斷·閑樂|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