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金字經(三首)
絮飛飄白雪,鲊香荷葉風,且向江頭作釣翁。窮,男兒未濟中,風波夢,一聲幻化中!
擔頭擔明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隱去來。柴,買臣安在哉?空巖外,老了棟梁材!
夜來西風里,九天雕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這三首小令,都是抒發詩人懷才不遇、宏志不得施展的感慨的。情緒憤激,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
第一首寫詩人退居,獨釣江頭,生活雖窮,但卻能以超然的態度對待它。頭三句點明了時令,描繪了去江邊釣魚時所見的景物。寫景敘事,形象很鮮明。“鲊”,腌或糟的魚,可久藏。后面四句是議論,表明了詩人對窮困憂患的態度,生活窮困,時運不妙,但不論是什么風波患難,到頭來都不過是一場夢幻,一切都是在變化不定之中,這里流露出作者對現實的蔑視,對窮困和“風波”的超然態度。“未濟”,情況不妙。“風波”,比喻患難。“幻化”,變化莫測。
第二首曲寫樵夫生活,用朱買臣砍柴的故事,說明有才能而不為世用,感嘆懷才不遇。開頭三句寫退隱后過著樵夫生活,明月之夜,肩挑柴擔而歸,空山砍柴,只有斧磨青石之聲,完全過著與世隔絕的隱士生活。“擔頭擔明月”,寫得十分形象,猶如一幅月夜樵歸圖。“柴,買臣安在哉?空巖外,老了棟梁材”,是作者的感嘆。詩人以朱買臣自況,說明有才能而被埋沒。這四句是說:砍柴賣柴為生的朱買臣已不在了,但是有才能而被埋沒掉的人才,卻是常有的。曲中,一個“空”字,一個“老了”,充分表現了詩人的悲憤之情。
第三首曲寫自己有宏志而不得施展的悲憤,情緒比前一首更強烈。開頭三句描寫出詩人英姿勃勃的形象,抒發了才華不得施展的悲憤。直抒胸臆,有形象,有抒情。“夜來西風”是環境描寫,“雕鶚飛”是形象描寫,是施展宏志的詩人形象,“困煞中原一布衣”是抒發悲憤之情。“雕鶚”,大鵬鳥。“布衣”,沒做官的人。后四句進一步抒發詩人內心的“悲”和“恨”。詩人所悲的,是懷有鵬程萬里的大志,但卻不被理解;詩人所恨的,是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卻沒有條件(“上天梯”)。“登樓意”指施展才能的抱負。漢末王粲未得到劉表賞識而作《登樓賦》,抒發不遇之感。有抱負而不得實現,所以發出“無上天梯”之慨。
這三首抒情小令,內容上有密切聯系,感情一步一步加強,表現了作者受壓抑不能施展宏圖大志的無限感慨,有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和批判,含抗爭之意。
上一篇:南呂·干荷葉(二首)·劉秉忠|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南呂·罵玉郎帶感皇恩采茶歌鏖兵·無名氏|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