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水仙子 燕山話別
馬謙齋
滿斟芳醑別長亭,相送王孫出上京。玉驄且莫敲金鐙,聽陽關第四聲。臨歧執手論情,千古思前訓,一心懷志誠,休擔擱半紙功名。
燕山位于今河北省東北部,由潮白河谷起,東西走向,經薊縣、玉田、豐潤直達山海關海岸。元大都(今北京市)位于燕山之西,在五代后晉與遼代時稱為燕京。這支小令是馬謙齋在都城與友人話別之作。
開頭二句寫話別的對象與地點。“醑(xu)”,美酒。“長亭”,古時設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餞別處。“王孫”,貴族子弟的通稱。“上京”,原指上都,上都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閃電河北岸,在元代,上都與大都(北京)并稱為兩都。這里指北京。“玉驄且莫敲金鐙,聽陽關第四聲”,這二句寫餞行時唱送別之曲。“玉驄”,原指青白色的馬。“金鐙(deng)”,指馬鞍兩旁的鐵腳踏。這句意思是,暫且不要騎馬走開。“陽關第四聲”,指送別的歌曲。以上四句為一個層次,寫送行時餞酒唱曲。
“臨歧執手論情”,這句寫臨別時握手講說惜別之情。“歧”,歧路,岔路,此指離別之地。“執手”則表示親切。“千古思前訓”,意思是記住千古以來前賢的教訓。“志誠”,同至誠。“半紙功名”,指微不足道的小功名。“半紙”一詞,表現了作者自己對功名并不重視; “休擔擱”,又勸友人要以功名前途為重。這一句充分表現出作者對待功名的矛盾心理。以上四句是一個層次,寫臨別勸勉友人。
這支曲子在思想內容方面有一特點,即繼承了初盛唐一些送別詩的積極進取精神。
上一篇: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水仙子招·|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水仙子田家·貫云石|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