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唐山水詩鑒賞
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本詩結穴在末二句,詩人意在描繪出道家三十六小洞天之八廬山,那空水混茫而既“秀”且“靈”的特色。要狀繪秀色,需有精細之筆,這就與氤氳混茫有了矛盾。詩的難能可貴處,就在于細密與渾成的統(tǒng)一,以 “靈”筆寫活了靈山靈水。
起用逆筆,寫“湖口望廬山瀑布”第一印象,先寫水,“萬丈紅泉落”,再補出此泉落自迢迢半“空”。如果上下句倒一下就會顯得疲弱無力,其道理與李白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正同;而紅泉自紫霄瀉出, 又正見得道家紫氣叆叇之靈異景象, 設色較李詩為麗。首聯(lián)由動到靜,頷聯(lián)復入動景,“奔流下雜樹”承“泉落”,“出重云”則接“半”空,“灑落”二字,合空水為一,又使萬丈奔流于宏偉中帶上了一種靈山的飄逸之姿。從“望”的角度言,二聯(lián)對于首聯(lián)來說是由初望到細看,在這一觀望過程中將廬山瀑布的龍騰虎躍之勢進一步寫活了。這靈山靈瀑的氣勢活力使詩人目眩神搖,于是頸聯(lián)由前二聯(lián)的著重景象描繪,轉入內(nèi)心感受的表達:上句承第一聯(lián),詩人驚異,明明是日頭高照,何以山上懸掛著雨后虹霓般的光帶,而讀者則由此而悟到,原來“紅泉”、“紫氛”,并非詩人故弄玄虛,而是日光映射水云所發(fā)出的璀燦色彩; 下句承二聯(lián),詩人詫怪,明明萬里晴空,又何來風雨之聲,而讀者則進一步體味到 “奔流”、“灑落”的飛瀑那撼人心魂的聲威。這樣詩人就既寫對飛瀑的感受,進一步為景象傳神,也將讀者帶入了天水混沌不可分的更為靈異的境界之中。于是自然結出末聯(lián): 空水交相輝映,一片氤氳的秀色,顯示了廬山小洞天地上仙界的靈氣。
全詩以 “空”“水”兩者為主要描寫對象,在動靜張弛的調節(jié),分合順逆的變化、主體客體的配置中,奇景迭出,出色地表現(xiàn)了廬山的靈秀之氣。細析則針線細密,而讀來卻混然一體。其秀麗細密處,得齊梁初唐詩之精神; 而其渾成處,又是盛唐詩的氣格。這是張九齡詩的一大特色。
上一篇:蔣士銓《湖上晚歸》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楊萬里《湖天暮景》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