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殿前歡
薛昂夫
洞簫歌,問當年赤壁樂如何,比西湖畫舫爭些個?一樣煙波,有吟人景便多。四海詩名播,千載誰酬和?知他是東坡讓我,我比東坡?
開頭“洞簫歌”三句用典,據宋史載,蘇軾(號東坡)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曾游歷黃葉(今湖北省嘉魚縣東北)之赤壁,與友人們飲酒宴樂,其間有樂人吹洞簫伴和,十分快樂。此處兩句,即指這一典故。第二句將自己游秋之樂與東坡相比附。以豪邁之情向前代大師提出了挑戰。看似突兀,實則是作者面對西湖山水、彩舟嬉水,一片悅目賞心的內心情感不自禁的爆發。“一樣煙波,有吟人景便多。”是此曲起承轉合的中樞。在詩人的眼里,西湖處處是風景,處處可吟。“四海詩名播,千載誰酬和?”多么曠達的胸懷,囊括時空,不能不由人有壯闊之感。中國文人都有一種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從整個歷史的角度看待社會人生,既然政治上遭受排擠,那么就以手中之筆,寫下千載流芳、四海揚名的詩句吧。全曲語勢極盛,一氣呵成,顯示了作者驚人的豪放之氣,正如《南曲九宮正始序》所云: “薛昂夫詞句瀟灑,自命于古一人。”此曲正印證其風格。這回鶻族作家與維族曲家貫云石都在散曲中稱賞西湖景致、人物風華,反映了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傳統文化的歷史軌跡。像這種昂揚的散曲,在元代散曲中堪稱佳作。
上一篇: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殿前歡再問·|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水仙子惠山泉·徐再思|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