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言情贈友詩歌
送胡邦衡謫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銷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這是張元干為送因上書高宗皇帝反對與金人議和,請求斬投降主和的奸臣而遭到貶謫的樞密院編修官胡銓 (字邦衡) 而作的。
1138年,宋高宗趙構與金人的和議垂成之際,胡銓上書 《戊午上高宗封事》 ,極力反對向金人屈膝投降,請求斬主張議和投降的王倫、秦檜、孫近三人的頭顱,并扣留金使,興問罪之師。該書言辭激昂,表現出堅強的民族氣節和戰斗精神,被到處傳頌,“金虜聞之,摹其書千金,三日得之,君臣奪氣”(楊萬里 《胡忠簡公文集序》) 。高宗皇帝初無深怒之意,后在秦檜等人的迫害下,胡銓于1142年被除名送新州 (今廣東省新興縣)編管。這首詞就是作者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而作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詞曲類》 稱贊其與作者另一首 《賀新郎》說: “慷慨悲涼,數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
詞的上片描寫了在金兵侵占下的北方一片荒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山河破碎、遺民淚盡胡塵的悲痛和對敵人的仇恨,同時也表達了對投降派的憤慨。起首一句 “夢繞神州路”,把作者日夜思念被金寇侵占的故國河山的悲憤情感直抒而出,很有力量,很有情感。接下來 “悵秋風”六句,給人們描繪了金兵的恣意妄為和大好河山被蹂躪的慘景: 凄厲的號角在蕭殺的秋風中長鳴,往日繁榮熱鬧、歌舞滿庭的汴京故宮如今禾黍索索; 天塌下來了,地陷下去了,兇惡的洪水咆哮著四處翻滾,千村萬落狐兔成群。作者引用了 《詩經·王風》 中《黍離》 篇中的典故,用東周的大夫看到西周鎬京故宮長滿了禾黍不忍離去以懷念淪陷的汴京,以昆侖山上天柱折斷,九州洪水泛濫形容北宋王朝在金兵的攻擊下節節敗退以及國土的大片喪失,以萬村蕭落、狐兔橫行表現中原敵騎縱橫、遺民慘遭涂炭。作者在此用了一個疑問的句式予以描寫,提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悲慘的局面,但并沒有正面直接回答。其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胡銓上書中所請求斬首的王倫、秦檜、孫近類奸臣的誤國和宋王朝的軟弱,只是作者當時不便明言罷了,只能用杜甫 《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詩意 “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含糊一下帶過。真是天意高難問嗎? 作者也不是一點也不愿表態,而是在下句 “更南浦,送君去”句里作了暗示。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從意義上說是對前面提問的間接回答,即堅持民族氣節、富有戰斗精神的仁人志士被除名貶官,落到了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地步,而誤國殃民的秦檜、王倫之流卻受到重用,權傾朝野,這種現象不是最好的解釋嗎? 從寫作手法上來講起到了轉折連接的作用,為下片描寫送別過渡了一下。實際上上句的 “況人情老易悲難訴”已從感情上開始過渡了。“人情老易悲”抒發了作者對故國山河破敗的感慨、悲傷,又引出了南浦送君,更使人心碎的場面。
詞的下片通過景物的描寫,為送別制造了凄涼的氣氛,回顧了故日兩人相聚的往事,并說明了兩人以前的交往、友誼不僅僅是個人之間的私交,而是政治上的一致,表達了對胡銓的支持和決心以豪邁的態度與投降派斗爭的態度。
暑熱已殘,秋風陣陣,河岸楊柳透出股股涼氣; 天河朗朗,月淡星稀,片片白云在夜空中微微飄度——這是詞的下片前五句給人們描繪出來的一幅畫面。有夜空的描寫,有地面河岸楊柳的描寫,同時也交待了送別的時間是在夏末秋初的一個夜晚(地點“南浦”已在上片交待) 。作者只為送別制造了氛圍,并沒有從正面描寫告別的情景,接下來筆鋒一轉,落到了 “萬里江山知何處”句。這一轉是有其用意的。作者想的是國家的破敗、壞人的當道、人民的涂炭和宋王朝的衰微,而不是告別時的兒女情長、個人恩怨,因而對告別的場面沒有正面鋪開描寫,而是直接轉到了 “萬里”句。這句從表面上看是抒發對胡銓境遇的關切和悲傷,還有深一層意思,就是感嘆國土的大片淪喪和對宋王朝走向何處,尚存的半壁河山落誰之手的關切,表達了對秦檜之類把持朝政、左右皇帝的擔憂。“回首”句出自白居易 《招張司業詩》 “能來同宿否? 聽雨對床眠”句,是作者對以往友誼的回顧。接著“雁不到”兩句與前句相銜接,意思是說鴻雁不能飛到你被貶的地方,我與你商談國事的信件又由誰來傳送呢?相傳北雁南飛,止于衡陽。衡陽在今湖南省,舊城南有回雁峰,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十五《荊湖南路·衡州》 載: “峰勢如雁之回。”相傳雁至此峰不再南飛,而胡銓被貶的地方在今廣東,是雁所不到之處,因而有“雁不到,書成誰與”句。結尾四句表明了作者送胡銓的目的是懷古傷今,感慨君國大事,并不是出于個人之間的友誼,同時也表明了作者填寫此詞的用旨所在。“目盡青天”四字把作者憂國憂民,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以及對山河破碎的悲憤心情抒發了出來,使人們想起了岳飛 《滿江紅》中 “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氣勢。然而,北方敵騎縱橫,朝廷內奸佞掌權、忠臣被逐,作者懷古傷今,決心以國家大事為重,以身報國,外抗金敵,內斗國賊。“舉大白,聽《金縷》”,既有借酒澆愁、感慨國事、為胡銓餞行的意味,又多像出征前將士以酒壯行的場面! 把作品推向了高潮,真是慷慨悲涼,抑塞磊落!
上一篇:《解連環》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賀新郎》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