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戲贈吳端公
年少英雄好丈夫,
大家望拜執金吾。
閑眠曉日聽 ,
笑倚春風仗轆轤。
【前解】
此甚惜端公少年英雄,而屏著閑處也。前解,只是疾惡如仇一意。《漢書》顏師古注:金吾,鳥名,性辟不祥。天子出,執此鳥之像先導,以御非常,遂為官名也。服虔《異物志》: ,博勞也。古詩:腰中轆轤劍,可值千萬余。宋孝武孝建二年,削弱王侯,劍不得為轆轤形是也。詩意言,端公年少英雄,人望其為金吾,此何故哉?豈非一聞惡聲,即拔劍而起,其性嫉邪,實稱其官也耶?
深院吹笙聞漢婢,
靜街調馬任奚奴。
牡丹花下鉤簾外,
獨憑紅肌捋虎須。
【后解】
然則朝廷早以金吾處端公否?曰:未也,今方鉤簾對花,憑妾捋須焉耳。胡為鉤簾對花憑妾捋須?曰:端公亦真無可奈之何也。夫以院婢吹笙而不往聽,街奴調馬而不往觀,則其心頭自另有一段緣故也。然而終亦鉤簾對花,憑妾捋須而已,則知朝廷之于人才,亦大略如是也。后解,只是閑住不樂一意。[“捋虎須”,自是書空咄咄之意,又加“憑紅肌”者,壯士一段雄心,銷磨不得,最是婦人銷磨之也。]
上一篇:金圣嘆《暮春山行田家歇馬》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曲江春感》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