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中國古代的題畫詩形式固無大異,但手法卻不盡相同。它們有的點墨傳神,渲染畫之意境;有的側面落墨,暗示畫之所藏;有的借助寓意,寄托作者的情感;有的借題發揮,抒發詩人的胸臆……板橋的這首《題竹石畫》顯然屬于后一種類型,即通過對立根破巖的勁竹的吟詠,表達了畫家和詩人自己的某種思想情操和人生觀念。
板橋的一生雖然頗負才名,然其生活道路并不順遂。他的早年家境清苦,曾有過“爨下荒涼告薪絕,門前剝啄來催債”的窘迫;中年舉業亦多曲折,故有“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自嘲;五十歲后雖有十年左右的“七品官”經歷,但最終仍因賑濟災民冒犯上司而罷官還鄉。此種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釀就了板橋桀驁不馴、傲然脫俗的處世品格。他面對世風流俗,不畏物議,不顧譏彈,我行我素,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氣節和操守,遵循著固有的人格和信念,《題竹石畫》恰恰是這種自我形象的對象化和藝術化。你看:一叢勁竹,傲然挺立于萬山叢中的巖縫之間;四方來風猛烈擊蕩,它非但不曾伏身低首,反而因狂風的洗禮而愈加“堅勁”與傲然,表現出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的風骨和氣度。這與作者面對世風流俗,依然我行我素,從不隨風而倒的性情和氣質,是何其相似。因此,我們說,這首題畫詩與其說是詩人對山中巖竹迎風昂首的激賞,不如說是他“美人香草”式的藝術自況。
在文學創作上,板橋一貫反對“作文必欲法前古,婢學夫人結自苦”的創作方法,而主張“直攄血性為文章”,具體到詩歌語言上,他力避雕章琢句,堆砌典故,而力求清新自然,通俗可讀。《題竹石畫》恰恰是這樣一首情感真摯而憤激,語言通曉而明快的詩作。
上一篇:《題竹石畫(其一)·清·鄭燮》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鷓鴣天 賞荷·金·蔡松年》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