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雜詩(其一)》中外哲理詩賞析
人生無根蒂, 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 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 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 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
《雜詩》共十二首,非一時之作,這首詩大約作于晉安帝義熙十年(414),陶淵明時年50歲。本詩提出并要回答的問題是:怎樣看待飄忽短暫的人生?怎樣正確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樣使人生過得更美好、更有意義?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弊髡咭婚_始就連用兩個比喻,把人生比作無根的草木,無蒂的花朵,還比作路上飄飛的塵埃,無依無靠,隨風而轉,身不由己。這四句詩是從《古詩》里“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點化而來,不過它更強調了人的命運不能自主,飄泊無依,活在世上任人擺布。以至于命運把人折磨得面目全非, “此已非常身”,即不再是原來的樣子。作者的這一看法,在另一首詩《形影神》里講得更加明白:“草木得常理,霜露榮瘁之。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自然界的草木尚能按照客觀規律生活,每年一枯一榮,而人雖“靈智”,卻不如草木,逃脫不了命運的捉弄。是誰在折磨著人?在壓迫和扭曲人的命運?是冷酷的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在這里,作者含而不露地譴責那些主宰別人命運的人,對失意者和不幸者寄于深深的同情。這是陶淵明的作品比其他感嘆人生之作的深刻之處。
人生短暫而又不幸,那么怎樣使自己活得美好、活得快樂呢?作者認為,應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八暮V畠冉孕值芤病薄H伺c人應當相親相愛,“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這兩句詩寫得熱情、寫得爽快、寫得親切。人生在世既然如此艱難、如此不幸,每個人何不獻出一份愛心, “相濡以沫”,親密相處呢?每個人難得開口一笑, “得歡”的機會太少了?!暗脷g當作樂,斗酒聚比鄰?!币跃凭坂彛_懷暢飲,互相在一起傾吐心曲,忘卻或解釋心頭的煩惱,不失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一則是作樂,一則是對黑暗現實的抗議。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時代,連年動亂,民不聊生,統治者實行森嚴的門閥制度, 以出身論貴賤, 以血統定親疏。陶淵明提倡人人相親相愛,“憂中作樂”,無疑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和積極的歷史意義。
詩的最后四句,是詩人嘆息流年,勉勵自己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古注《淮南子》說:“圣人不貴尺之壁,而貴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晉書·陶侃傳》記載了陶侃惜陰的話:“大禹圣者, 乃惜寸陰;至于眾人, 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碧召┦翘諟Y明的曾祖父,祖上的遺訓詩人是不會忘記的?!笆⒛瓴恢貋恚蝗针y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痹娙私K于從悲嘆之余挺起身來,雖然“盛年”已過,老境將至,他也要像古人那樣去惜陰展志,有所作為。這是詩人的自奮自勉,也是掛著眼淚對他的同代人和后來者的勉勵和鞭策。
上一篇:《霍普金斯·雜色美》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傅玄·雜詩二首》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