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褚山人歸日本》言情贈友詩歌
懸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間。
東海幾年別,中華此日還。
岸遙生白發,波盡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無書也是閑。
這首詩是賈島送日本好友褚山人回日本國而作的一首送別小詩。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唐王朝國力強勝,與各國的交往增多; 而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國家和民間的往來更是頻繁。政治的友好,經濟的互惠,必然帶來文化的交流。褚山人與賈島的友誼正是這種友好往來的反映,此詩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唐帝國和日本,及兩國人民間的友好關系。
“懸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間。”首二句寫褚山人等待秋天的季候風朝東北方向吹的時候,掛起高高的風帆,離開中國,駛向日本,小舟漸漸消失在杳茫幽冥的遠方。這里交待了離別的時間。二句看似平淡,卻把作者對褚山人的依依之情表現得十分深刻。作者站在海邊,遙望著遠去的飛舟,駛向昏暗幽深的極遠之處,直至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東海幾年別,中華此日還。”頷聯用倒裝句法,言褚山人此日從中華返回離別幾年的東海。由于兩國的交往,褚山人作為日本人民的友好使者,離別親人,離別祖國來到中國已有好幾年了,他完成了神圣的使命就要返回日夜思念的故鄉,心情格外舒暢。作者從褚山人的角度,設想他那久別故鄉而即將歸還的游子心情,使用了輕松歡快的節奏,明白如話的詞語。倒裝的句法,不僅是由于合轍押韻的形式上的需要,同時也把歸心似箭的心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岸遙生白發,波盡露青山。”頸聯設想離別以后,自己思念友人的情況。彼岸是那樣的遙遠,此別不知還能否相見,又何時能見,久久的懷念催生白發,使人衰老; 飛舟駛過滾滾的波濤,盡頭露出一座座青山,意味褚山人平安抵達日本,令人慰藉。這是一種亦憂亦喜的復雜的離情別緒,非有切實的生活體驗難以表達得如此真淳。
“隔水相思在,無書也是閑。”意謂盡管有萬水千山相隔,但相互思念的心情卻永遠存在; 即使沒有鴻雁傳書,彼此也是十分了解,心心相印的。結尾兩句既深情,又通達,略近于王勃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強調的是精神上的相通,而不礙于分別之事實,使詩在境界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五言律詩容量較之古體詩為小,但較絕句為大。所以雖僅八句四十言,卻既寫了送別,更寫了日后的情長,內容十分豐富。該詩用的是平起式首句不入韻的格式,二四六八句均入韻,押的是上平聲第十五“刪”韻。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軌,而且以仄起式為常見。律詩講究對仗,該詩的頷聯、頸聯均對仗,且對得十分工穩。
賈島的詩,“往往造平淡”。“平淡”就是賈島追求、實踐的一種藝術境界。他的詩作喜用平常語,抒寫眼前實景,用典很少,不喜歡華麗的詞藻,與時人比較起來,更顯得清淡樸素而瘦。此詩在實踐上正體現了賈島的創作風格。正因如此,該詩的送別也別開生面,沒有離別的哀愁,更無終身難再見的淚水,整首詩充滿信心,充滿希望,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是送別詩的佳作。
上一篇:《送沈子歸江東》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魏萬之安西》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