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州,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幾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云。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平生竟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虛室香生有佳思。
靜中吾乃見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在李清照一生頗為豐富的詞、詩、散文創作中,留存下來的詩大約有十九首。這十九首除了少數幾篇是代人立言的應制詩外,主要是直陳時事、抒發愛國情感的政治詩和剖明心跡、表達生活理想的言志詩。這首《感懷》詩,通俗明了地表現了女詩人安貧樂道,不慕富貴的高尚情操。這種厭棄功名、鞭撻利祿的思想,對于出身于名門仕宦、大家閨秀的李清照來說,自然是難能可貴的。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李清照到山東萊州(今山東掖縣)看望在知州任上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當時過的清苦寂寥的生活,使女詩人大有感想。眼中所接觸的除了“寒窗敗幾”,“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甚至桌上連一本可讀的書也沒有。如此寒愴困窘的景象,并沒使詩人沮喪,也沒令她煩惱,相反卻由此發出了對世俗所看重的金錢名位的嘲笑和咒詛,辛辣地指出“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這里“青州從事”指的是酒,而“孔方兄”則說的是錢。《世說新語·術解第二十》里說,東晉桓溫有個主簿很善于區別酒的好壞,凡有酒必先請他來嘗一嘗。這位主簿把他認為好的酒,稱作“青州從事”,而差的酒則叫它”平原督郵”。“孔方兄”典出《晉書·魯褒傳》:“元康之后,綱紀大壞。褒傷時之貪鄙,乃隱姓名而著《錢神論》曰:‘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對于金錢和美酒在人們生活中造成的影響和留有的印象,詩人可以說是抓其要害,揭其本質:“終日紛紛喜生事”——整日價釀造事端,招惹是非。為了擺脫澆薄的塵世的紛擾,詩人在詩中表示甘愿寂寞,閉門寫詩聊以自慰,并愿和司馬相如《子虛賦》中托名為子虛、烏有的大自然結成至交,認為這樣做,即使是身處一間四壁空空的陋室,那么也一定會是“虛室香生有佳思”——物質享受雖匱乏,但精神享受卻是無窮盡的。詩人對混濁的時世的厭惡,對功名利祿的譴責,是她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為她實在是通過自身的經歷,看透了在這些東西的背后所隱藏著的種種罪惡,這樣才使她斷然地唾棄了它們,而去執著地追求一種自由和解放。從其詩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女詩人志趣高雅的情懷和超脫不凡的氣概,而這種情懷和氣概又正是在中華民族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優秀傳統的熏陶之下形成起來的,因此是十分可貴的。
李清照的詩作比她的詞作,有更積極的內容和更高的社會價值。詩人常常通過詩這種文學樣式,來闡明進步的政治觀點和生活理想。這首《感懷》詩,就是通過對世俗的批判,對權勢的蔑視,來表現她不茍求富貴,不貪圖名利,苦中自樂的生活志趣。全詩在發抒對社會人生、金錢美酒的看法時,是從自己艱難和困苦的感受中開筆的。由自身所遇窘況的描述轉而發抒對金錢利祿的看法,而這種看法又一反世人的觀點、傳統的認識,這就使全詩立意高,主題深刻,成為詩人言志詩的名篇。另外這首詩在暢敘情懷時,善于將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生動的形象。例如說到喜好生事的錢時,詩人用了“孔方兄”的話,這就使方孔大圓銅錢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使人不僅看到而且觸摸到了它的形體。這種寫法既使詩的語言輕松、幽默,又加強了它的諷刺意味。
上一篇:《徒步歸行(節選)·[唐]杜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感懷寄人·[唐]魚玄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