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王若虛
信手拈來世已驚, 三江袞袞筆頭傾。
莫將險語夸勍敵, 公自無勞與若爭。
宋詩蘇(軾)、黃(庭堅)并稱,他們的文學觀點和風格不同,各有追隨者,蘇、黃優劣之論是文壇上長期評論的問題。以黃庭堅為宗師的江西詩派勢力強大,他們尊黃抑蘇的論點在金代仍有很大影響。王若虛的論詩絕句八首前四首都是評論蘇、黃的,他針對尊黃抑蘇論,旗幟鮮明地提出不同的看法。選的這一首是第二首。
這首絕句談了蘇、黃二人自然渾成和刻求奇險兩種對立的風格。“信手拈來世已驚,三江袞袞筆頭傾”,這兩句贊頌蘇軾信筆揮灑、隨手點染,筆下好象傾瀉著三江匯合的滾滾奔流,氣勢撼人,熱情奔放。這正如蘇軾自己所言:“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一日千里無難。”(《文說》)所謂“信手拈來”,就是文思這樣地自然流露。后兩句批評了黃庭堅矜奇斗險的詩風。“莫將險語夸勍敵”句的“險語”,指到了黃庭堅詩風的要害,黃詩標榜不蹈襲前人一語,因而刻意求奇務新,搜求古書中奇事僻典,補綴成詩。“勍敵”,意為強有力的對手。末句的“若”即“他”(指黃庭堅)。王若虛說:黃詩及其追隨者想以語言上的求奇務險勝過強有力的對方,蘇軾是不屑于與他爭較長短的。王若虛的《滹南詩話》卷二也談論這個問題說:“山谷之詩,有奇而無妙,有斬絕而無橫放,鋪張學問以為富,點化陳腐以為新,而渾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此所以力追東坡而不及歟?”這段話可作這首絕句的注釋。很顯然,自然渾成,不假雕琢,真實情感發自肺腑,是王若虛的詩歌美學理想。
東涂西抹斗新妍, 時世梳妝亦可憐。
人物世衰如鼠尾, 后生未可議前賢。
這首絕句是王若虛論詩詩八首中的第六首,內容是批評金代名詩人王庭筠和他所代表的應制詩及其流行于世的形式主義詩風。王庭筠以應制詩聞名,一向貶低白居易。王若虛這八首絕句中的后四首,都是評論這個問題的。他無情地批評王庭筠之流而肯定白居易的詩歌傳統。第一句“東涂西抹斗新妍”,指出應制詩的作者只是雕飾文字,追求新奇妍麗,第二句“時世梳妝亦可憐”,以諷刺的筆法,把他們比作梳妝打扮取悅于人而出賣自身的女人,認為這樣的行為喪失人格,是十分可憐的。后兩句說:世風衰頹,這些人物象鼠尾一樣瑣小,這些瑣小的后生怎么可以議論前輩的賢者呢! 這樣的批評,尖銳而深刻。
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搔癢豈勝鞭。
世間筆墨成何事, 此老胸中具一天。
這首絕句是對白居易詩作的贊美。白居易的諷喻詩較為廣泛而尖銳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黑暗,通俗易懂,類似樂府民歌,當時稱為“元和體”,形成中國文學史上有深刻影響的現實主義思潮。在宋代,許多人貶低白居易的創作,批評它淺露、卑俗。在金代文壇上,繼續著這種批評,名詩人王庭筠就是當時極有影響的代表性人物,他稱白詩沒有“佳思”,持完全否定的態度。
如何正確評價白居易,實際上是如何對待文學史上這個重要詩派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和民歌化的問題。王若虛針對所謂“白詩淺露”說,贊揚白詩“妙理宜人入肺肝”,肯定白詩表現了高尚美好的思想,而且感人肺腑。“麻姑搔癢”典見《太平廣記》卷六十引《神仙傳》:“麻姑鳥爪。蔡經見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也。”“勝鞭”,指鞭到痛處難以承受。這句贊揚白詩反映民生的疾苦,是搔到癢處;揭露和抨擊時弊,是鞭到痛處。末兩句的含義是說,世間有許多文章對社會不能產生有益的功用,象那些應制應景吟風弄月之作確實于世無補,而白居易這位老人的胸中卻別有一番天地。絕句里沒有直寫白居易胸中的天地,但讀者知道這指的是白居易以歌詩“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文學思想和開明、進步的社會理想,而這也正是王若虛的詩學觀。
上一篇:《論詩十絕(其二)·宋·戴復古》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讀孟郊詩二首·宋·蘇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