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唐山水詩鑒賞
李白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
九華山在安徽省青陽縣境內,逶迤回環百余里,奇峰挺拔,風光秀麗,自古以來,是我國的重要游歷勝地。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天寶十三年(754),李白到青陽,與友人高霽、韋權輿等眺望此山。李白感于“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華”,于是“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序)。此后,李白又寫了這首詩贈給友人韋權輿。
詩的前四句描寫九華山的奇峰異水。“昔在九江上”,點出望九華山的時間、處所?!拔簟本褪侵干衔奶岬降睦畎着c友人望山改名的時間;“昔”字還具有感情色彩,詩人遙望九華,至今縈懷不忘,為之神往,以至引出后文詩人欲入山隱居的念頭?!熬沤?,這里指長江在安徽貴池至銅陵一帶的江面,因其處九江下游,故稱。第二句點明題意,為三、四句的寫景作了必要的交代,同時,“遙望”二字與“昔”相應,包含了詩人遠望而不曾入山的遺憾。然而僅是“遙望”,其景已讓人心曠神怡。“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人蕩舟江上,遙望九華,瀑布好象一條巨幅長練高掛山巔,與蒼翠的山色相映,晶瑩可愛; 九座高峰猶如九朵盛開的蓮花從莽莽山巒中婉然脫出,奇秀美好。李白寫瀑布,喜用銀河形容,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寫出了瀑布在遙望中的氣勢,也表現了詩人天上人間的神思妙想?!皰臁弊趾苊睿瘎訛殪o,維妙維肖地描寫出瀑布在遙望中的形象; 九華素以山色蔥蒨著稱, “綠”字從總體上體現了它的美感特征。 “秀出”既是寫九峰秀麗挺拔之容,也表現詩人如驚如喜、心悅神搖之情。“九芙蓉”是李白對九華山峰最準確、最奇特的比喻,“九華”雅名由此而得,詩人對這個比喻也極為得意,在后來寫九華山的詩中還說: “遙望九華峰,誠然是九華。” (《秀華亭》)對九華山這樣出神入化的描寫,以及對九華山如癡如醉的喜愛,為下文的入山作了鋪墊。
李白一生雅愛名山勝水,“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在被權貴排擠出都、政治抱負難展的境況下,這種興趣更是有增無減。詩人要與自然相融,與山水相知。因此,詩的后四句描寫了想入山尋勝隱居的自我形象。“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欲”字寫愿望,含有向友人征詢的意思; “一揮手”表現了詩人瀟灑豪放、倜儻不羈的個性,、也表現了隱居入山的絕決之情??墒怯姓l和我同游九華呢?詩中沒答。人們都忙于仕祿榮進,恐怕無人相從。正因如此,才把韋仲堪引為同調,寄詩商詢,要與之同游九華。韋仲堪在天寶年間擔任青陽縣令,李白對韋在青陽半仕半隱的生活十分羨慕,對韋的淡泊情懷也十分稱道,最后兩句雖明寫韋仲堪,實際上仍是表達作者希望隱居探勝的情懷,這也便是詩人投贈詩什的目的之一。
這首詩前四句寫景,不僅繪景入化,且四句連出三個“九”字,覺得聲韻流轉,情懷搖曳,有歌行體的流暢婉轉。后四句表情,直抒情懷,個性鮮明,雖沒有寫景,而詩人的向往之情又是對九華山美景的虛寫。全詩以“望”字結撰,望九華而愛九華,望九華而想入九華,把九華山寫得有妙不可言之致,使人心馳神往。如果說九華是山中勝境,那么李白的詩就是詩中妙品,正是“仙境曾經謫仙眼,佳名杰句兩崔嵬” (王十朋《游九華》)。
上一篇:嚴遂成《曲峪鎮遠眺》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商隱《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