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白海棠和韻二首(湘云)》其一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2)。
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倩女亦離魂(3)。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4)。
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5)?
其二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墻角也宜盆(6)。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7)。
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8)。
幽情欲向嫦娥訴,無奈虛廊月色昏(9)!
【注釋】
(1) 白海棠和韻二首:湘云后來趕來參加詩社,一氣作了二首和韻詩,并取別號“枕霞舊友”,因她在南京的老家園子里有一處景點“枕霞閣”,想必是她兒時玩過的地方。
(2) “神仙”二句:神仙,指第三句中的霜娥女神。都門,京城。藍田,地名,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部,以藍田山得名,礦產豐富,玉石最著名,稱“藍田玉”。藍田玉,喻指白海棠。
(3) “自是”二句:自是,本來就是。霜娥,即青女,神話傳說中的霜雪女神。《淮南子·天文訓》:“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誘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李商隱《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倩女亦離魂,鄭光祖《迷青瑣倩女離魂》(雜劇,取材于唐傳奇故事《離魂記》):張倩女與王文舉相愛,為母阻撓,文舉被迫進京趕考,倩女思念文舉,魂魄離軀,趕上文舉,結為夫婦。亦,作語助,用于句首或句中,無義。《詩·周頌·臣工》:“亦又何求?”樂府詩歌《木蘭辭》:“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4) “秋陰”二句:秋陰,秋天帶有寒意的天氣。雪,喻指白海棠。雨漬,雨水侵浸。隔宿,隔夜,這里指整夜。痕,雨水侵浸的漬痕。
(5) “卻喜”二句:卻喜,但喜、只喜。肯,根據疑問句意當為“豈肯”(脂京本、脂戚本作“豈”),怎么肯。令,使她(白海棠)。朝昏,早晨與黃昏。
(6) “蘅芷”二句:蘅芷、蘿薜,詳見第十八回《蘅芷清芬》注釋(1)(2)。也,副詞,表示同樣。
(7) “花因”二句:喜潔,喜歡高潔。偶,伴侶、友朋,指與白海棠同樣的花。為,若、如果。《韓非子·內儲說下》:“王甚喜人之掩口也,為近王,必掩口。”斷魂,同銷魂,形容極度悲傷痛苦。李紈守寡受三從四德束縛,湘云性格豪爽、豁達不拘,應該不受此束縛,但她在丈夫早喪后堅決守寡一生,極度懷念丈夫,落到銷魂斷腸的境地,由此詩特別是此二句可窺其原委。
(8) “玉燭”二句:玉燭,原指清和、風調雨順天氣。這里借指白蠟燭,比喻白海棠。晶簾,水晶簾(白色半透明),比喻白海棠。痕,指白海棠身影。
(9) “幽情”二句:幽情,深遠、深沉的感情。嫦娥,神話中后羿之妻,也稱恒娥、姮娥。故事見于《淮南子·覽冥》及高誘注: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藥,嫦娥偷吃后,飛奔月宮成仙。虛廊,空廊。月色昏,形容夜色昏暗(有月亮,但被云層、霧靄遮沒)。
【譯文】
西風乍起,庭園落葉紛紛,正是白海棠花開時分;一朝滿盆皆白,剔透如藍田玉石堆滿了花盆,我疑為昨夜霜雪女神下降京城,施展了法門。白美人一身白蟬衣,她本性和霜雪女神一樣喜歡寒冷,并非學那多情的張倩娘追隨戀人,肉體脫離了靈魂,才不覺寒冷。秋深愈冷,秋陰從哪里捧來白雪吸走了熱分,一夜的寒雨又給白美人添上一層漬痕。但喜詩人們吟詠白美人的興致不倦,豈肯讓她受凍又寂寞地度過一個個清晨與黃昏?
庭院里長滿了蘅芷、蘿薜,從廊下階前一直蔓延到院門;白海棠卻適宜種在墻角,也適宜栽于盆中。她太喜愛高潔,所以難以尋覓到伴侶和友朋;由此可見人要是太過悲秋,就容易產生傷感甚至銷魂。秋漸深、霜漸濃、風漸緊,她像白色蠟燭在秋風里流干了眼淚,她又像水晶簾子隔斷了自己在月亮里的影痕。她孤獨、滿懷幽怨之情,想對月宮嫦娥訴說,怎奈空廊上月色昏昏!
【鑒賞】
美麗的詩篇,曹雪芹和淚寫成;美麗的詩篇具有象征意義,和淚的詩篇具有暗示作用
由探春發起,得到寶玉和黛玉、寶釵等姐妹們熱烈響應,大觀園內成立了“海棠詩社”,四首《詠白海棠》、二首《白海棠和韻》是詩社舉辦的第一次詩會上各人的詩作。
如前面所說,寶玉和大觀園眾多女子都具有詩人的氣質,都是名副其實的詩人,他們作了大量的詩,這些詩都是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流露,都是真善美和著心血、淚水開放的絢爛花朵,結出的愛恨之果,是曹雪芹將他們的人格、氣質詩意化,也是為了體現崇高的人文美學意義。成立詩社,良宵盛會、詩人興會,創作了許多美麗的詩篇,正是這種情況的有力體現。但是,我在前面還說過,他們生活、活動的環境(大觀園)之美,他們的人性之美,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之美,反襯出他們的悲劇命運、悲劇結局對讀者的震撼力。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一種藝術高超之處就在于:當讀者陶醉在大觀園中寶玉和眾多美貌多嬌、才情杰出的女子的快樂活動中時,他們同時也在向著悲劇命運、悲劇結局演進,而讀者和他們本人都“不知不覺”,等到悲劇真的發生了,結局令人心酸,甚至慘不忍睹,這時讀者不由地感到震驚,發出唏噓惋惜之聲——這就是震撼力!這時讀者也會不由自主地再翻到前面去,再看看描寫他們快樂活動的情節,產生的同情和惋惜心情更強烈——這就是《紅樓夢》特有的藝術感染力。這時讀者如果看看他們當初的詩作(一般讀者將詩作跳過不看,或粗粗看一下,并未看出什么名堂,這是十分可惜的),就會明白曹雪芹原來已在詩作中有所暗示。“詠白海棠”詩就是如此。
寶玉和姐妹們興高采烈地成立詩社,情緒高漲地舉行的第一次詩會,曹雪芹為什么偏偏選擇“詠白海棠”,而不是選擇“詠紅海棠”?這是一個值得讀者玩味的問題。依我的看法,曹雪芹的用意在于用白海棠之白作象征和暗示。白,代表清純、高潔,象征大觀園詩人們的外貌、品質、氣質和心靈世界;白,在中國民俗傳統中代表“紅白喜事”中的“白喜事”,即暗示大觀園詩人們的悲劇命運、悲劇結局。
首先來看象征。這些“詠白海棠”詩通過生動的比喻、豐富的聯想,通過擬人、夸張等藝術手法,多角度、多層次地描繪了白海棠的形色神態和內在精神品質。總之,白海棠多姿多嬌、美若天仙,又道骨仙風、冰清玉潔,并且在各人的筆下各具鮮明性格,正是象征了大觀園女詩人們多姿多嬌的外貌、優秀的品質和高雅的氣質,以及各人的鮮明性格。我在翻譯寶釵的那一首詩時并沒有多費思考,翻譯出來一看,竟使我驚呆了,活靈活現一個薛寶釵:端莊賢淑、淡雅素凈,志高氣傲、志未酬但不甘心而仍存期待——這樣一個美人兒!寶玉是個風流多情公子,對美人兒誰都要愛慕憐惜,但是刻骨銘心、入骨入髓的還是林妹妹,他將白海棠完全當作林黛玉來吟詠,他在詩中寫盡了白海棠的天成純美、天姿國色,寫盡了白海棠的柔順怯弱、千般愁緒、斑斑淚痕,又寫盡了對白海棠無限的愛戀、無限的憐惜,以及無限的同情和安慰。寶玉詩中的白海棠不就是林黛玉嗎?他對白海棠的心意不就是對林黛玉的心意嗎?再來看黛玉的那一首詩:通過“碾冰為土玉為盆”的襯托,通過偷來梨花之白、梅花之魂的夸張比喻,準確貼切地表現了白海棠的玉骨冰肌、純潔高雅,與眾不同的氣質,這正好象征了林黛玉的品貌和氣質,是對自己的寫照。探春的《詠白海棠》詩,翻譯出來一看,覺得實在太美了!詩從寫景入手:一陣秋雨過后的傍晚,藍天如洗,彩霞映空。白海棠被美麗的秋色烘托得格外白凈新鮮;接著以比喻、夸張修辭方法將白海棠的精神、品質、氣韻比之于白玉,則白玉遜色,比之于白雪,則使人失魄銷魂;然后又以擬人修辭方法將白海棠描繪成一個千嬌含羞卻又躍躍逞強的少女;詩最后描寫詩人直接與“少女”、“白衣仙子”白海棠對話,請求她留下來和詩人我唱你和,相伴度過這美麗而富有詩意的黃昏,表示詩人對“白衣仙子”的認同、親和,表現出詩人就是“這個”“白衣仙子”。所以,探春的《詠白海棠》詩象征性也是很強的:探春的外貌、品質、氣質俱佳,又是個才女,性格中有逞強的一面,她雖為趙姨娘所生(庶出),但她看不慣母親趙姨娘與弟弟賈環貪婪、嫉妒、狡詐的行為,她襟懷坦蕩,不亢不卑、真誠笑對嫡出的寶玉和姐妹們,內心懷有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可以說探春完全像她在詩中塑造的白海棠形象。史湘云的性格率真豪爽,她的《白海棠和韻》二首,第一首詩具有大氣、豪放的氣韻,也正是象征了她的這種性格。
現在來看暗示。除了“詠白海棠”而不是“詠紅海棠”,在中國民俗傳統意義上具有暗示作用外,各人詩中還有關于各人悲劇命運、悲劇結局的具體暗示。黛玉在詩中將白海棠塑造成一個“秋閨怨女”形象,滿腹愁緒無處訴說,只有半卷湘簾半掩門,西風里、黃昏連夜揩拭啼痕,暗示了她短暫的一生就是在這樣的憂愁、以淚洗面中度過的。寶釵也在詩中寫到白海棠淚痕,那是與黛玉完全不同的,“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經過努力卻愁多流淚,顯然出于無奈,暗示她往后志高未酬,只好無奈地流淚。最典型的暗示要數湘云《白海棠和韻》詩的第二首。前面《金陵十二釵正冊》、《紅樓夢》十二支曲中,對于史湘云的判詞與曲,已經暗示了一個榮華富貴家庭出身的大小姐,幼年時代就是坎坷不順的,及至長大后才智優秀、氣度不凡,卻因丈夫早亡、家庭進一步敗落,命運比幼年時代更坎坷,更具悲劇性。這里湘云的詩在無意中暗示了自己將來的悲劇命運、悲劇結局。這第二首《白海棠和韻》詩凄婉哀切程度不亞于寶、黛的愛情悲劇。像白色蠟燭在秋風中流干了眼淚,像水晶簾子隔斷了自己在月亮里的影痕,她孤獨、滿懷幽怨之情沒有一個親人可以訴說,只好向月宮嫦娥訴說,然而空廊上黑沉沉,面前的月色昏昏——湘云“詠白海棠”詩所暗示的自己的悲劇命運、悲劇結局是何等的凄婉、哀切啊!
美麗的詩篇,曹雪芹和淚寫成!美麗的詩篇具有象征意義,和淚的詩篇具有暗示作用。
上一篇:《琴詞(黛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結《紅樓夢》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