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善長《三個泉》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史善長
漠漠黃沙黯淡天,果然涓滴勝金錢。
愿教吸盡西江水,噴作戈灘百道泉。
此詩為作者跋涉新疆途經(jīng)三個泉時所作,既描寫了戈壁沙漠景象,又抒發(fā)了作者博大的襟懷。
詩首句先描寫出三個泉所處的戈壁灘地理環(huán)境: “漠漠黃沙黯淡天”。戈壁灘是死氣沉沉、寂寞無聲的,詩以“漠漠”迭聲詞形容之;又是干旱荒涼的,地上一片 “黃沙”,天空也是 “黯淡”無光,灰蒙蒙的。這句從天與地二度空間寫出戈壁的全貌,概括而形象,畫面富有立體感。沙漠自古是不毛之地,干旱無水,唯獨行到“三個泉”卻發(fā)現(xiàn)了水,這不能不叫干渴的旅游者為之一喜,它顯得多么珍貴啊!作者情不自禁地贊嘆道: “果然涓滴勝金錢”,“涓滴”是小水點。在這里一小滴水也貴重勝過“金錢”。因為金錢畢竟不是萬能的,在沙漠中就買不到水。一個“勝”字突出了水在沙漠中的貴重,也即三個泉在沙漠中的無可比擬的價值。它是生命之泉,是沙漠中跋涉者的救命之泉。但是水在廣漠無垠的戈壁灘上是罕見的,“三個泉”對整個戈灘沙漠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過了此處,就仍然是無邊的旱渴荒寂。因此作者不由發(fā)生奇想或者說渴望: “愿教吸盡西江水,噴作戈壁百道泉?!边@兩句詩寫得氣魄宏放,其中一“吸”一“噴”尤見力度,極盡夸張之致?!拔鹘敝搁L江上游四川部分,那里水急浪大,用《莊子外物篇》典: 莊周向監(jiān)河侯借糧,監(jiān)河侯答以等到向百姓征來財物時再借給莊周三百金,莊周聽后比喻說,他遇到一條鮒魚困于車轍之中,希望有斗升之水救活它,莊子回答: “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可見“西江水”指救命之水。另外,宋詞人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有“盡挹西江,細斟北斗”之句,當(dāng)對作者“盡吸西江水”的想象有所啟發(fā),詩人幻想能改變沙漠的環(huán)境,“噴”出“百道泉”來滋潤干燥的沙漠,處處為旅人征夫提供清涼解渴的泉水,這個愿望是那么殷切,那么美好,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此時,佇立在三個泉邊的詩人,在精神上是很崇高的。
阮元在為史善長《秋樹讀書樓遺集》所作序中說: “史君足跡半天下,名山大川游歷殆遍,其詩得江水之助,如云峰霞壁,天展畫圖,錦漪文漣,自成繡錯,所以名章俊語,絡(luò)繹間出也?!贝嗽娍蔀橐蛔C。
上一篇:杜甫《萬丈潭》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倪瓚《三月一日自松陵過華亭》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