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峨眉高出西極天①,羅浮直與南溟連②。
名工繹思揮彩筆③,驅山走海置眼前。
滿堂空翠如可掃④,赤城霞氣蒼梧煙⑤。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⑥。
驚濤洶涌向何處? 孤舟一去迷歸年。
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落天邊。
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顛⑦?
西峰崢嶸噴流泉,橫石蹙水波潺湲。
東崖合沓蔽輕霧⑧,深林雜樹空芊綿⑨。
此中冥昧失晝夜⑩,隱幾寂聽無鳴蟬。
長松之下列羽客(11),對座不語南昌仙(12)。
南昌仙人趙夫子,妙年歷落青云士(13)。
訟庭無事羅眾賓,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圖安足珍,真山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14)!
【注釋】
①峨眉:山名,在今四川峨眉縣。②羅浮:山名,在今廣東增城、博羅間。南溟:南海。③名工:有名的畫工,指趙炎。繹思:精心構思。④空翠:山色。⑤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土色多紅,故名。蒼梧:山名,即九嶷山。⑥三江:泛指江河。七澤:司馬相如《子虛賦》稱“楚有七澤”,指云夢澤一帶的湖泊。⑦三山:海上三仙山蓬萊、方丈、瀛洲。⑧合沓:高峻貌。⑨芊綿:茂密貌。⑩冥昧:幽暗。(11)羽客:仙人。(12)南昌仙:漢人梅福,任南昌尉,后得道成仙,見《后漢書·梅福傳》,這里指當涂尉趙炎。(13)歷落:磊落。(14)“若待”二句:用陶潛《桃花源記》意,表達及早退隱的思想。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七、《全唐詩》卷一六七。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生于碎葉城(今托克馬克城)。天寶元年(742),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三載(744),被讒離京,漫游各地。安史亂時,隱于廬山,后受永王李璘聘,參佐幕府。璘兵敗,坐罪流夜郎。遇赦后依當涂族叔李陽冰,不久,病逝于當涂。李白詩想象豐富奇特,情感熾熱奔放,語言清新自然,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李白善書法,字畫飄逸,類其詩風。有《李太白全集》。
本詩前六句贊詠畫上高峻的山勢和空翠的山色,扣合題上“山水圖”的“山”字。次六句形容浩瀚無際、渺茫綿遠的水勢,扣合題上“山水圖”的“水”字。“心搖目斷”以下十句,由畫境聯想到仙境,又由仙境回到畫境,歸回到畫家趙炎身上。最后八句,分兩個層次寫,前四句一層,贊揚趙炎胸懷坦蕩,舉止高雅,為政清明。后四句一層,說出自己讀畫的觀感,希望及早退隱入真山。李白交替運用“以畫作真”、“以真作畫”的表現手法,《唐宋詩醇》評此詩:“寫畫似真,亦遂驅山走海,奔輳腕下。‘杳然如在丹青里’,又以真作畫,各有奇趣。”全詩落筆縱橫,揮灑自如,詩思條貫,脈絡明晰,洋洋二百余言,將自然山水美與繪畫藝術美相結合,將繪畫美與詩藝美相綰通,將畫境與仙境相渾融,將描繪畫面景物和攄寫觀圖感受相交糅,攝人心魄,產生驚人的藝術魅力,誠為李白題畫詩中藝術造詣較高的一篇。
上一篇:《府試觀蘭亭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