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己亥雜詩》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龔自珍
房山一角露崚嶒,十二連橋夜有冰。
漸近城南天尺五,回燈不敢夢觚棱。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龔自珍因在京都任禮部主事六品官,無法施展其變法革新的宏圖,故辭官只身離開都城北京,南下回故鄉杭州,準備在地方上有所作為。這一年在往返途中寫下了大型組詩《己亥雜詩》三百一十五首。這里所選的一首,是作者回到杭州后,不久又由江蘇昆山北上到河北雄縣,再進次河北固安縣時所寫,此處離北京只有一百多里。這首詩描寫的是京西房山縣與河北雄縣的景物,并表現出一種臨近京都而不敢前進的復雜心情。
首句 “房山一角露崚嶒”,是作者于固安縣朝北望去所見。房山即大房山,在北京西南的房山縣西十五里。由于是遠望,故只見“房山一角”,雖是“一角”卻顯示出大房山 “崚嶒(léng céng棱層)” 即突兀險峻之勢,這暗示前面道路并不平坦。次句“十二連橋夜有冰”是回想固安縣南之雄縣景物。“十二連橋”在雄縣南十里鋪南面,南北相接,縱橫淀中,橋東為大港淀,橋西為蓮花淀,清咸豐年間,十二連橋俱在水中,“將至十二連橋,舍車而舟。仆夫駕空車探水前往”(黃均宰《金壺七墨》)。道光年間已可行人,但橋面仍有水,故寒冬之夜才會“有冰”。此句表明來路亦甚艱難。從此地前行就逐漸接近都城北京了,故云 “漸近城南天尺五”。“城南”指京城之南,“天尺五”比喻離皇宮甚近。此用《辛氏三秦記》典: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天”指代皇宮。盡管現在離京都頗近,指日即可重回京城,但作者卻憚于前進,云: “回燈不敢夢觚棱。”回燈,把燈重新點起來,“觚(gū孤)棱”,是宮門上轉角處屋脊,此指代皇宮或朝廷。作者回燈“不敢夢觚棱”,意謂不敢重新進京。作者既已南下回杭州,又再次北上欲回京,如此長途往返必有其苦衷,意謂著作者回杭州后仍不得志,才又萌生重返京都之想并付諸行動。但是對再次進京又有所顧忌,恐怕遭到政治上的迫害或種種不測。真是如履薄冰,進退維谷。最后詩人終于沒有進京,又掉頭南下至昆山。
整首詩感情悲涼。“露崚嶒”、“夜有冰”不僅是房山縣和雄縣的自然景色,而且寓有社會環境險惡動輒得咎的深意,這反映了一個近代改革家壯志難酬、處處碰壁的苦悶心境。
上一篇:司馬光《寒食許昌道中寄幕府諸君》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徐璣《建劍道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