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容·律動》中外哲理詩賞析
水波的起伏,
雨聲的斷續,
遠鐘的悠揚……
和灼熱而溫柔的
心的跳蕩——
誰的意旨,誰的手呵,
將律動安排在
每一個動作,
每一聲音響?
宇宙呼吸著,
我呼吸著;
一株草,一只螞蟻
也呼吸著。
停勻的呼吸,
停勻的幽咽,
停勻的歌唱……
誰的意旨,誰的手呵,
將律動賦予
每一個“動”的意象?
宇宙永在著,
生命永在著,
律動,永在著。
而我的窗上,
每夜顫動著
你,永恒的星光!
《律動》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哲理詩。
一般來說,揭示哲理的詩大多以雄渾深邃或堅定深沉見長。但是《律動》卻獨辟蹊徑,以清新雋永取勝,它表現出女詩人特有的藝術風格。
這首詩的清新雋永首先表現在對意象的精心構筑上。開頭兩小節共五句“水波的起伏/雨聲的繼續”是自然景致;“遠鐘的悠揚”是人文現象;而“灼熱而溫柔的/心的跳蕩”所涉及的卻是人自身的生命現象,它的熱烈與溫暖具有十分強烈的感情色彩,與前面三個近于冷色調的蒼茫悠遠,飄渺迷濛的意象形成了極鮮明的對比,兩相映襯中各得其所,形象地揭示出:律動是宇宙間包羅萬象的發展變化規律。
沈從文先生有段名言:“自然既極博大,又極殘忍,戰勝一切,孕育眾生。螻蟻蚍蜉,偉人巨匠,一樣在它的懷抱里和光同塵。”第四小節所表達的意思和這段話頗有相近之處。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一切都循了新陳代謝的偉大規律運動著,發展著。所不同的是,沈從文是從俯看塵世的“智者”的高度直接陳述自己的見解,頗有些冷峻的味道,而陳敬容不同。她在“宇宙呼吸著”一句下面,擷取三個清新簡潔的意象入詩“我呼吸著/一株草,一只螞蟻/也呼吸著”。從詩人自己到澗邊幽草,再到一只總是忙碌不已的小螞蟻,他們都在以律動的方式呼吸著,生存著;在這里——在大自然的律動面前,三者之間完全沒有區別,他們的喜怒哀樂, “幽咽”與“歌唱”都體現著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變化規律。這種真正的和光同塵似乎已使我們獲得一把打開通向大自然之門的鑰匙。也只是這樣,才會有如此清新雋永的詩叩動我們的心扉。
第三和第五小節運用了隔離反復的手法。“誰的意旨/誰的手呵/將律動安排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音響?”“誰的意旨,誰的手呵/將律動賦予/每一個‘動’的意象?”反復吟詠這首詩,我們就會發現:這首命名《律動》的小詩自身似乎也體現著一種節奏,一種生命和情感的律動。而詩中屢屢問到的“誰”字,作者并未作答。但若縱觀全詩,把握全詩發展的脈絡,我們不難發現,它無疑是做為大自然和其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出現的,問而不答,不僅省去了許多筆墨累贅,而且也和全詩清新雋永的風格相吻合。
當然,作者并沒有為了清新而一味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個的微觀世界。因為,作為規律出現的律動其實總是超越所有的微觀現象而永恒存在著的。所以詩人說:“宇宙永在著/生命永在著/律動,永在著。”這種對宏觀世界胸有成竹的把握,標志著詩人已超越了自身的局限而洞察出宇宙的奧秘,正是在這一實質性問題上,詩人和沈從文先生達到了同一高度。
最后一小節,詩人從無盡的沉思中回到了她所置身的現實世界,抬頭望去,那照徹古今的星星們依然靜靜地閃爍在美麗的夜空,在諳透世界奧秘的詩人的眼里,永恒的星光也和萬事萬物一樣充滿了動感——確實,如果用超越我們自身所能觸及的時空的那種智慧來關照星星,包括那些恒星,不也在循著自己的軌道運行著,律動著嗎?
上一篇:《多恩·影子的一課》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劉湛秋·懺悔錄》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