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詩】·謝廷諒見慰三首,各用來韻答之(三首選一)》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原文】
草澤邅回詎不逢? 美人遙憶淚沾胸。才輕賈馬堂難造,眷重求羊徑有蹤。生意數看塘上柳,繁云高翳谷中松。能游剩有東山屐,知在云林第幾峰?
【鑒賞】
謝廷諒是湯顯祖的好友,在萬歷六年(1578)為湯顯祖編定過《問棘郵草》,并為這部詩集作過序文,聲稱這些詩作都是寄給他的,所以稱為郵草。此詩也是這部詩集中的其中一首,寫于萬歷五年(1577)秋,湯顯祖落第歸來,閑居臨川之時。
詩人落第,謝氏寄詩撫慰,詩人便步韻寫了三首答詩。一般來講步韻詩受原韻的限制,不容易寫出契合真情實感的佳作,但此詩例外。首聯即點題,指明了詩人落第,徘徊草澤之間,幸而得到了美人(即謝氏)的關懷掛念,使詩人十分感懷,乃至落淚沾胸。兩句意義雖簡單,卻寫得搖曳生姿,由一個問句振起,緊接著是一個美人遙憶的清麗意象,化用了張衡《四愁詩》“……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之句,以美人贈我金錯刀來比喻謝氏以詩相贈,自己答詩以報,不僅切題,且十分渾成雅致,不落窠臼。
頷聯也是分寫兩人,詩人自謙文才不如賈誼和司馬相如,難以登堂入室,而謝氏卻像求仲、羊仲看重隱居不仕的蔣詡一樣看重自己。據《群輔錄》:“求仲、羊仲,不知何許人,皆治車為業,挫廉逃名。蔣元卿之去兗州,還杜陵,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惟二人從之游。時人謂之二仲。”這兩句對仗十分工整,特別是“賈馬”和“求羊”,二字同韻,音律協和,且以“馬”對“羊”,細微處體現了詩人典故運用的純熟與自然。
頸聯更是化用前人詩句的渾成之作。池塘邊的柳樹讓詩人感受到生機盎然,天上的繁云卻遮住了谷中的松樹。字面是寫景,而細品則知此景并非自然之實景,而是詩人所造之虛景。“塘上柳”的意象化自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而“谷中松”則化自左思《詠史》“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兩句虛景實情,蘊含著詩人的郁勃之氣。謝靈運創作《登池上樓》時正值政敵排擠,退居永嘉,然而卻能在逆境中自得其樂,“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登池上樓》)正是湯顯祖“塘上柳”所暗含之自身期許。而左思因出身寒微而不得志,正符合湯顯祖當時的處境。是科權臣張居正的次子張嗣修考中榜眼,湯顯祖的好友沈懋學因與張氏交好而高中狀元,湯顯祖卻因為拒絕了張氏的拉攏而落第,這種“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詠史》)的真實情狀,正是“谷中松”一句所蘊含的真實意義。尾聯則用謝安來比喻同姓的謝廷諒,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對謝氏高遠情懷的推崇之心,也反映了二人的交誼深厚。
湯顯祖熟讀《文選》,特別喜愛六朝詩賦,“才情偏愛六朝詩”(《初入秣陵不見帥生,有懷太學時作》),在修辭用典、格律對仗上下過極大功夫,詩歌往往兼具綺麗精工與古逸清新,這一特點在本詩的典故選用、對仗安排、意境塑造上都有著鮮明體現。
上一篇:湯顯祖《詩·雨蕉》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湯顯祖《曲·邯鄲記·第二十出·死竄》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