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曲】·邯鄲記·第二十出·死竄》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原文】
(堂候官上①)鐵券山河國,金牌將相家②。自家定西侯盧老爺府中堂候官便是。我家老爺掌管天下兵馬數年,同平章軍國事,文武百官,皆出其門。圣恩加禮,一日之內,三次接見。看看日勢向午,將次朝回,不免伺候。早則夫人到來也。(旦引老旦、貼上)奴家崔氏是也。俺公相領謝天恩,位兼將相。欽賜府第一區,朱門畫戟,紫閣雕檐。皆因邊功重大,以致朝禮尊隆。休說公相,便是為妻子的,說來驚天動地。奴家是一品夫人;養下孩兒,但是長的,都與了恩蔭,真是罕稀也。(內作瓦裂聲介)(旦驚介)老嬤嬤,甚么響? (老旦看介)是堂檐之上,一片鴛鴦瓦,碎下來了。(旦驚介)呀,鴛鴦瓦為何而碎?(貼望介)哎喲,一個金彈兒拋打烏鴉,因而碎瓦。(旦嘆介)圣人云:烏鴉知風,蟲蟻知雨。皮肉跳而橫事來,裙帶解而喜信至。鴛鴦者,夫婦之情也;烏鴉者,晦黑之聲也;落彈者,失圓之象也;碎瓦者,分飛之意也。天呵,眼下莫非有十分驚報乎?
【賞花時】俺這里戶倚三星展碧紗③,見了些坐擁三臺立正衙④。樹色繞檐牙,誰近的鴛鴦翠瓦,金彈打流鴉? (內響道介)
(旦)公相朝回,看酒伺候。(生引隊子上)下官盧生,在圣人跟前平章了幾樁機務,吃了堂飯,回府去也。
【么】俺這里路轉東華倚翠華⑤,佩玉鳴金宰相家。新筑舊堤沙,難同戲耍,春色御溝花。(見介)
(旦)公相朝回,奴家開了皇封御酒,與相公把一杯。(生)生受了。(內奏樂介)俺先與夫人對飲數杯,要連聲叫干,不干者多飲一杯。(旦)奉令了。(生飲介)夫榮妻貴酒,干。(旦看介)公相干了,到奴家喚:夫貴妻榮酒,干。(生笑介)夫人欠干。(旦笑飲介)這杯到干了,正是小槽酒滴珍珠紅。(生笑介)夫人,你的槽兒也不小了。(內鼓介)報,報,聽說人馬槍刀,打東華門出,未知何故也? (生)由他,俺與夫人唱干飲酒。(旦飲介)妻貴夫榮酒,干。(生)夫人倒在上面了。這杯干的緊,待我喚:妻貴夫榮酒,干。(旦)公相有點了。(生)夫人,這是酒瀉金莖露涓滴。(旦笑介)相公,你的莖長是涓的。(生笑介)(內鼓介)(堂候官上介)報,報,外面人馬自東華門出來,填街塞巷,好不喧鬧也。(生)且由他,俺與夫人叫第三干。(兒子走上哭介)老爺,老夫人,人馬槍刀,濟濟排排,將近府門來也。(生驚起介)
【北醉花陰】這些時直宿朝房夢喧雜,整日假紅圍翠匝。鈴閣遠靜無嘩⑥,是潭潭相府人家,敢邊廂大行踏? (聽介)(內呼喝叫拿拿介)(生)不住的,叫拿拿。敢是地方走了賊,反了獄?既不呵,怎的響刀槍人哄馬? (眾扮官校持槍索上)(叫眾軍圍住介)(貼、老旦驚走)
(生惱介)誰敢無禮!
【南畫眉序】 (眾)圣旨著擒拿,(生)是駕上差來的,請了。(眾)奏發中書到門下。(生慌介)門下為誰? (眾)竟收拿公相,此外無他。(生怕介)原來是差拿本爵,所犯何罪? (眾)中書丞相奏老爺罪重哩,這犯由不比常科⑦,干系著重情軍法。(生)有何負國? 而至于斯。(官)下官不知,有駕票在此⑧,跪聽宣讀。(生旦跪)(官念介)奉圣旨:前節度使盧生,交通番將,圖謀不軌。即刻拿赴云陽市⑨,明正典刑,不許違誤。欽此! (生、旦叩頭起哭天介)波查,禍起天來大,怎泣奏當今鸞駕⑩?
(生)這事情怎的起呵?
【北喜遷鶯】走的來風馳雷發,半空中沒個根芽。待我面奏訴冤。(眾)閉上朝門了。(生)爭也么差(11),著俺當朝攔駕,你省可的慢打商量咱到晚衙(12)。(眾)有旨不容退衙。(生哭介)夫人,夫人,吾家本山東,有良田數頃,足以御寒餒,何苦求祿,而今及此? 思復衣短裘,乘青駒,行邯鄲道中,不可得矣。取佩刀來,顛不喇自裁刮(13)。(生作刎)(旦救介)(眾)圣旨不準自裁,要明正典刑哩。(生)是了,是了,大臣生也明白,死也明白。夫人,牽這些業畜,午門前叫冤,俺市曹去也。遲和疾剛刀一下,便違圣旨,除死無加。(下)
(高力士上)吾為高力士,誰救老尚書? 今日為斬功臣,閉了正殿,看有甚么官員奏事來。(旦同兒上)相公市曹去了,俺牽兒子午門叫冤去。十步當一步,前面正陽門了。(叫介)萬歲爺爺,冤苦哪! (高)萬歲爺為斬功臣,掩了正殿,誰敢啰唣! (旦)奴家是盧生之妻,誥封一品夫人崔氏,領這一班兒子,來此叫冤呵。(高背嘆介)滿朝文武,要他妻兒叫冤,可憐人也。(回介)盧夫人么,有何冤枉?就此鋪宣。(旦叩頭介)萬歲,萬歲,臣妾崔氏伸冤。
【南畫眉序】 宿世舊冤家,當把盧生活坑煞。有甚駕前所犯?吃幾個金瓜。把通番罪名暗加,謀叛事關天當耍。(合)波查,禍起天來大,怎泣奏當今鸞駕。
(高哭介)可憐,可憐,你在此候旨,俺為你奏去。(旦)在此搦土為香(14),禱告天地。(拜介)崔氏在此叫冤,天天,撥轉圣人龍威,超拔兒夫狗命呵。這許多時,還未見傳旨。(高同裴光庭上)圣旨到:既盧生有冤,著裴光庭領赦,往云陽市免其一死。遠竄廣南崖州鬼門關安置(15),即刻起程。謝恩! (高哭介)可憐,可憐,唳鶴無情聽,啼烏有赦來。(下)(內鼓介)(眾綁押生囚服裹頭上)
【北出隊子】 (生)排列著飛天羅剎,(扮劊子尖刀向前叩頭介)(生)甚么人? (劊)是伏事老爺的劊子手。(生怕介)嚇煞俺也,看了他捧刀尖勢不佳。(劊)有個一字旗兒,稟老爺插上。(生看介)是個甚么字? (眾)是個“斬”字。(生)恭謝天恩了。盧生只道是千刀萬剮,卻只賜一個“斬”字兒,領戴,領戴。(下鑼下鼓插旗介)(生)蓬席之下,酒筵為何而設? (眾)光祿寺擺有御賜囚筵(16),一樣插花茶飯。(生)是了,這旗呵,當了引魂幡,帽插宮花。鑼鼓呵,他當了引路笙歌赴晚衙。這席面呵,當了個施艷口(17)的功臣筵上鲊(18)。
(眾)趁早受用些,是時候了。(生)朝家茶飯,罪臣也吃勾了。則黃泉無酒店,沽酒向誰人? 罪臣跪領圣恩一杯酒。(跪飲介)怎咽下也!
【么】暫時間酒淋喉下,還望你祭功臣澆奠茶。(眾)相公領了壽酒行罷。(生叩頭介)罪臣謝酒了。(眾)咦,看的人一邊些,誤了時候。(生綁行介)一任他前遮后擁鬧嚌喳,擠的俺前合后偃走踢踏,難道他有甚么劫場的人也則看著耍。(眾叫鑼鼓介)
(生問介)前面幡竿何處? (眾)西角頭了。
【南滴溜子】 幡竿下,幡竿下,立標為罰。是云陽市,云陽市,風流灑角(19)。(眾)休說老爺一位,少甚么朝宰功臣這答,套頭兒不稱孤便道寡。用些膠水摩發,滯了俺一手吹毛,到頭也沒發(20)。(生惱介)(掙斷綁索介)
【北刮地風】呀,討不的怒發沖冠兩鬢花。(劊做摩生頸介)老爺頸子嫩,不受苦。(生)咳,把似你試刀痕俺頸玉無瑕,云陽市好一抹凌煙畫(21)。(眾)老爺也曾殺人來? (生)哎也,俺曾施軍令斬首如麻,領頭軍該到咱。(眾)這是落魂橋了。(生)幾年間回首京華,到了這落魂橋下。(內吹喇叭介)(劊子搖旗介)時候了,請老爺生天。(生笑介)則你這狠夜叉也閑吊牙(22),刀過處生天直下。哎也,央及你斷頭話須詳察,一時刻莫得要爭差。把俺虎頭燕頷高提下,怕血淋浸展污了俺袍花。
(眾)老爺跪下。(生跪受綁)(劊磨刀介)(內風起介)(劊)好風也,刮的這黃沙。哎喲,老爺的頸子在那里? (摩介)有了,老爺挺著。(生低頭)(劊子輪刀介)(內急叫介)圣旨到,留人! 留人! (裴領旨同旦急上)
【南雙聲子】 天恩大,天恩大,鳴冤鼓由人打。皇宣下,皇宣下,云陽市告了假。省刑罰,省刑罰。耽驚嚇,耽驚嚇。一刻絲兒,故人刀下。
圣旨到:盧生罪當萬死,朕體上天好生之德,量免一刀,謫去廣南鬼門關安置,不許頃刻停留。謝恩! (放綁介)(生倒地叩頭萬歲介)生受圣人大恩了。來者是誰? (裴)是小弟裴光庭。(生)賢弟,賢弟,俺的頭可有也? (裴)待我瞧瞧了。(拍介)老兄好一個壽星頭。
【北四門子】 (生)猛魂靈寄在刀頭下,荷,荷,荷,還把俺崄頭顱手自抹(23)。裴年兄,俺閑口相問:奏本秉筆者宇文公,也要蕭年兄肯畫知。(嘆介)要題知“斬”字下連名,他相伴著中書怎押花? (裴)敢蕭年兄也不知。(生)難道,難道,則怕老蕭何,也放的下這淮陰胯(24)? (風起嘆介)看了些法場上的沙,血場上的花,可憐煞將軍戰馬。
(裴)老兄與嫂嫂在此敘別,小弟回圣上話去。小心煙瘴地,回頭雨露天(25)。請了。(下)(旦哭介)怎生來話兒都說不出來?奴家有一壺酒,一來和你壓驚,二來餞行。(生)卑人見過那些御囚茶飯,早醉飽也。(旦)兒子都在午門叩頭去了,等他來瞧一瞧去。(生)由他,由他,他來徒亂人意。夫人,不要他來相見罷了。(旦哭介)俺的天呵,也把一杯酒,略盡妻子之情。
【南鮑老催】唏唏嚇嚇,(酒杯驚跌介)(旦哎喲介)戰兢兢把不住臺盤滑。撲生生遍體上寒毛乍(26),吸廝廝也,哭的聲干啞。(內鼓介)(內)盧爺,快行,快行。有旨著五城催促(27),不可久停。(末小旦扮兒子哭上)我的爹呵! (旦)這都是你兒子,怎下的去也! (生)是你婦人家,不知朝廷說我圖謀不軌,如今安置我在鬼門關外。罪配之人,限時限刻。天呵,人非土木,誰忍骨肉生離? 則怕累了賢妻,害了這幾個業種,到為不便。(兒扯要同去介)(生)去不得也,兒。(同哭介)眼中兒女空鉤搭(28),腳頭夫婦難安劄(29),同死去做一榻。(旦悶倒)(生扯介)
【北水仙子】 呀,呀,呀,哭壞了他。扯,扯,扯,扯起他且休把望夫山立著化(30)。(眾兒哭介)(生)苦,苦,苦,苦的這男女煎喳(31)。痛,痛,痛,痛的俺肝腸激刮。我,我,我,瘴江邊死沒了渣。你,你,你,做夫人權守著生寡。(旦)你再瞧瞧兒子么。(生)罷,罷,罷,兒女場中替不的咱。好,好,好,這三言半語告了君王假。我去,請了。(旦哭介)相公那里去? (生)去,去,去,去那無雁處海天涯。(虛下)
(旦哭介)兒子回去罷。難道為妻子的,不送上他一程?
【南雙斗雞(32)】君恩免殺,奴心似剮。沒個人兒和他,和他把包袱打。大臣身價,說的來長業煞(33)。
(生上見介)夫人,你怎生又趕上來? (旦)為你沒個伴當,放心不下。我袖了半截銀錁子,你路上顧覓。(生)罪人誰敢相近? 我獨自覓食而行。你還拿這半截錁子回去,買柴糴米,休的苦了兒女呵。
【北尾】 罪人家顧不出個人兒罷? 我還怕的有別樣施行咱。夫人,夫人,你則索小心兒守著我萬里生還也朝上馬。
十大功勞誤宰臣,鬼門關外一孤身。
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
[注] ①堂候官:即公卿家的親隨小吏。②“鐵券”二句:鐵券,即丹書鐵券;金牌,即勢劍金牌。此二物為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保持優遇及免罪等特權的證件。始于漢高祖。③三星:指福、祿、壽三星。④三臺:唐中央機關的合稱,尚書省為中臺,中書省為西臺,門下省為東臺。⑤東華:指東京洛陽宮東門。翠華:帝王儀仗中一種用翠羽裝飾的旗。⑥鈴閣:將帥及州郡長官辦事的所在。⑦犯由,即罪狀;常科,平常事犯。⑧駕票:即“票擬”,始于明代,亦稱“條旨”或“調旨”、“票旨”。內閣接奏章后用小票寫所擬批答,再由皇帝朱批,但朱批常由司禮太監代寫。⑨云陽市:云陽,秦時始置的縣名(今陜西淳化西北);市,市口。后世常用以稱行刑的地方。⑩“波查”三句:波查,猶謂苦難、災禍。此三句應屬旦唱,“波查”上應補“(旦)”字。(11)爭也么差:爭差,猶謂差錯;也么,語助詞,為曲牌字格規定。(12)省可的:猶謂休得要。(13)顛不喇:猶謂風流。(14)搦(nuò):捏。(15)廣南:宋置路名,轄境相當于今廣西、廣東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崖州,州名,唐時治所在金城(今瓊山縣東南);鬼門關,古關名,今廣西北流、玉林兩縣之間,后泛指僻遠險阻之地。(16)光祿寺:主宮內事務機構,南北朝后主要掌管宮內膳食。(17)施艷口:“艷”為“焰”之誤,焰口,為佛教名詞。古印度傳說中有一種餓鬼,因身形焦枯,口內燃火,咽細如針而得名。密宗有對“焰口”餓鬼施食的經咒儀軌,稱放焰口,即施焰口。后流行為對亡者追薦的佛事。(18)鲊:經加工過的魚類食品,如腌魚、糟魚之類。(19)灑角:猶言“灑家”,同咱家。(20)到頭也沒發:“發”為“法”之誤。(21)凌煙畫:即凌煙閣,唐太宗時圖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于此,以示不忘舊臣。(22)夜叉:為梵文音譯,傳說為吃人的惡鬼。閑吊牙:猶謂閑扯淡。(23)崄:同“險”。(24)“則怕”二句:蕭何,漢初大臣,曾薦韓信為大將,后又助漢高祖殺韓信。淮陰胯,用韓信事,韓信未發達時曾受淮陰屠市少年侮辱,逼其鉆胯。后世以稱忍小辱而成大器者。(25)“小心”二句:煙瘴,即瘴氣,煙瘴地,指西南邊遠的地方;雨露,喻指皇帝恩澤。此二句隱喻盧生小心保全自己,來日皇帝開恩,終能回京。(26)撲生生:猶謂一下子。(27)五城:據《明史·職官志》,指東西南北中五城兵馬指揮,其職掌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之事,每隔數日巡城治安,故又稱巡城御史。(28)鉤搭:指兒女親情關系。(29)安劄:猶言安身。(30)望夫山:婦人佇望遠行之夫,盼其歸來,久而化為山石。各地傳說中數見。(31)煎喳:猶謂煎聒,喧擾,哭鬧。(32)南雙斗雞:為【南斗雙雞】之誤,曲牌名。(33)長業煞:業,孽也;長業煞,猶言太作孽。
【鑒賞】
這出戲寫盧生在夢中的一次大事變。盧生入試登第后,自恃為天子門生,得罪了權臣宇文融,宇文融懷恨在心,伺機謀害盧生。不想,盧生建了河功、邊功,竟位列宰相,皇帝寵幸有加,令宇文融更加嫉恨。宇文融打探得盧生在邊關時,曾有開了番將雁足傳書后即刻收兵,不行追趕之事,便以通番賣國的罪名誣陷盧生,盧生遂遭殺身之禍。這出戲寫的就是盧生被綁赴法場前后的情節。
此出劇情跌宕起伏,由歡樂寫到悲苦,情節緊湊,情緒激蕩,為《邯鄲記》最精彩的一出戲。昆曲演為《云陽法場》,為老生表演藝術的重頭戲,是《邯鄲記》流傳下來的主要折子戲。
這出戲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盧生夫婦歡宴到突然宣旨降罪止。按編劇法,這部分是先歡后悲、先揚后抑的寫法的開端,由堂候官和崔氏先后宣揚盧老爺的顯赫聲勢。盧生已掌管天下兵馬,同平章軍國事,文武百官,皆出其門;圣恩加禮,一日面君三次。欽賜宰相府第,朱門面戟,紫閣雕檐。盧生的權勢、富貴已達極點,怎會禍從天降?作者用極為簡捷的手法,突寫堂檐之上一片鴛鴦瓦碎,原來是一個金彈射烏鴉,擊碎此瓦。鴛鴦,夫婦之情;烏鴉,晦黑之聲;落彈,失圓之象;碎瓦,分飛之意。這里,已預現禍兆。這時,盧生出場,再一次顯示出宰相家的聲勢。然而,盡管盧生夫婦宴飲自樂,這“碎瓦”的懸念始終在產生作用,在場面上形成一種外松內緊的氣氛。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夫婦行酒令實為冗筆,且太庸俗,昆曲實演時盡刪去了。
待得盧生知道有旨拿他時,一應了“碎瓦”之兆,二則場上氣氛即轉入緊張之中。盧生當然不知原委,擺出平常架子,先是惱怒,后是反問:“有何負國?”但聽得有“駕票”,圣旨宣讀后,心中便明白八分了。這是誣陷。駕票拿人,是明代魏黨的發明,在明代叫“票擬”,魏黨專權,常不通過皇帝,由司禮太監票擬,即可迫害反對派。作者寫盧生事,雖在唐代,但是夢境無所不可,寫入明代“駕票”,也有批判意味。“交通番將,圖謀不軌”,全是不實之詞,盧生知道自己被人陷害了,并且確信是宇文融害他。盧生要上殿面君訴冤,朝門閉了;要退衙與妻子商量,圣旨不容。在這種大難臨頭、不由分說的情況下,盧生的情緒由激烈轉到頹喪,不禁哭道:“吾家本山東,有良田數頃,足以御寒餒,何苦求祿,而今及此?”盧生似有悔意,但這僅是情境中語,透露了點消息。這是作者寫給讀者看的,在本劇中凡能觸及題旨本意的地方,作者從不放過,以醒耳目。這時說盧生有悔意,還不到時候。盧生失望之極,便欲自裁,情緒又激動起來。而對圣旨所宣“明正典刑”,盧生方始有點冷靜,說道:“大臣生也明白,死也明白。”要妻子去午門叫冤,而自己“遲和疾剛刀一下,便違圣旨,除死無加”,拼命赴大難去了。作者寫盧生奉旨降罪的這一段情節,以急劇的節奏寫出盧生復雜的情感波瀾;情境決定了不容拖沓,而把盧生復雜的內心世界的展示放到下一段中去。
第二部分寫盧生被綁赴法場到被赦死罪止。這部分是本出的重頭,正面描寫盧生在生死之際的情感,同時也分另一線寫其妻崔氏鳴冤。這兩情節始分后合,作者借中間的時空盡情發泄憤恨的心情,批判的鋒芒直指皇帝,在《臨川四夢》中,是情緒最高漲的地方。人們已經能預測到崔氏鳴冤可望成功,但作者抓住這小關目,讓高力士感嘆“滿朝文武,要他妻兒叫冤,可憐人也”,原想看看有什么官員前來代鳴不平,結果還是盧生妻小,這就借側筆點出了宦海的險惡。這一小關目,也與本出開頭“文武百官,皆出其門”照應,也與前一出蕭尚書畫押藏“不”字照應,也與本出赦罪時裴年兄說“敢蕭年兄也不知”照應。從劇本看,倒是高力士有點同情心,也許他對皇帝說了什么,圣旨免盧生一死,遠竄廣南崖州鬼門關安置。以裴光庭傳旨按下此情節,筆鋒就轉到盧生這邊來了。
作者寫盧生第二次出場,其形勢與第一次出場反差極大。盧生身穿囚服,被捆綁著押上,他的心理狀態是極為復雜的,在昆曲表演時,由于雙手被綁,主要靠耍水發和步法,在鑼鼓段中有一套繁復的表演,使舞臺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盧生的情緒極度恐懼,眼神可怖。我們在讀劇本時,可見作者主要是通過唱曲、說白來刻畫其形象與心理的。他看到法場肅殺的氣氛,“排列著飛天羅剎”,又見劊子手前來叩頭,“捧刀尖勢不佳”,心里一陣恐懼,一陣驚慌。但見一個“斬”字小旗要插頸上,光祿寺設囚筵于蓬席之上,不免極感頹喪與無奈,這旗兒當了個“引魂幡”,這席筵當了個“施焰口”,怎生得咽下?待到得西角頭云陽市幡竿下,作者又借眾說一句話“休說老爺一位,少甚么朝宰功臣這答,套頭兒不稱孤便道寡”,又把盧生的情緒激怒起來,既憤慨又怨恨,掙斷繩索,激動地唱了一曲著名的【北刮地風】,他“怒發沖冠”,罵這“云陽市,好一抹凌煙畫”。“凌煙畫”,即唐太宗紀念功臣的凌煙閣,如今功臣卻被縛在云陽市,這無疑是在罵皇帝殺功臣了。這時候,盧生知道死到臨頭,反而沒什么顧忌,情緒益發激昂起來,“把俺虎頭燕頷高提下,怕血淋浸展污了俺袍花”。作者在這一部分,采用了多種方法,把盧生時而恐懼、時而激昂的復雜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層次井然,又變化多端,既有人物性格的表現,又有作者感情的介入,在傳奇文學中是不可多得的名段。而演員要表演好這段戲,唱念表演動作都要有深度,也是很不簡單的。
當裴光庭傳免死遠竄的圣旨到時,緊張的戲劇氣氛始告消解,情節將過渡到下一部分。作者于此又點示了一下蕭年兄畫押之事,被裴光庭推諉過去。這里又是伏筆,除照應之外,又留待第二十四出盧生“功白”,再解扣子。
第三部分寫盧生夫妻辭別,與“碎瓦”之兆呼應。戲劇緊張的氣氛雖被赦罪免死之旨消解,但此處已是本出戲的尾聲,不宜拖沓,作者又以“五城催促”形成急迫的節奏,不容盧生遲緩遠行。因此,這出戲在節奏的處理上是很有特點的。在戲劇中,張弛之道,所謂“弛”也是有限度和節制的,在舞臺演出中切忌戲拖、戲瘟,更不要說戲到了強弩之末快收場的時候了。作者在這里,用一曲【北水仙子】以較快捷的節奏了結夫妻兒女之情,而最主要的是揭示盧生免死罪后并未有“悔意”。他遠竄不過是“告了君王假”,要“做夫人權守著生寡”,“則索小心兒守著我萬里生還也朝上馬”。這只是盧生在宦海風波中一次大波瀾,還得讓他在崖州倍受磨難,功白返朝復位,享盡榮華富貴,遂了他的“得意”之后,一病而亡,夢醒之后方可度脫。作者所塑造的夢中盧生形象,是封建社會讀書士子由布衣而卿相的發跡史中的典型形象。夢中的故事光怪陸離,卻是現實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而夢前、夢后的故事,卻是虛幻的神仙道化。因此,讀《邯鄲記》要“反”著讀,夢即幻亦真,非夢即真亦幻,讀者要悟得真夢可醒,而非夢如夢而不醒,則是一種悲哀了。這也是湯顯祖的良苦之心。
從戲劇情節看,盧生還朝確實是可能的。盧生實冤,沒有交通番將之事;宇文融駕票拘人,非天子手詔;宇文融的陰謀,蕭尚書的畫押藏“不”字,終會有昭白之日。
這出戲用南北合套,生旦雙全,然以生為主。北調【賞花時】原是元雜劇楔子常用曲,此用作上場引子,寫盧生夫妻歡宴一段戲,若在元劇可視作楔子看。自【北醉花陰】以下,盧生主唱北曲,曲曲逼似元曲;崔氏唱南曲,如【南鮑老催】亦真切動人,因情節關系,南曲亦由他人唱,這在南北合套中也是有突破的。
上一篇:湯顯祖《詩·謝廷諒見慰三首,各用來韻答之(三首選一)》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湯顯祖《曲·南柯記·第二十九出·圍釋》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