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昭蘊·喜遷鶯》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其一
殘蟾落①,曉鐘鳴,羽化覺身輕②。乍無春睡有余酲③,杏苑雪初晴④。紫陌長⑤,襟袖冷,不是人間風景。回看塵土似前生⑥,休羨谷中鶯⑦。
【注釋】
①殘蟾:殘月。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月為蟾,月宮為蟾宮,月光為蟾光。②羽化:成仙后身體飛升上天。《南史·褚伯玉傳》:“常思遂其高志,成其羽化。”③乍:忽然。酲:喝醉酒后神志不清。④杏苑:即杏園,在長安東南,曲江之畔。張禮《游城南記》:“杏園與慈恩寺南相值,唐新進士多游宴于此,與芙蓉園皆為秦宜春下苑之地。”⑤紫陌:指禁城中的大道。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劉禹錫《元和十年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⑥塵土:指塵世、人世間。⑦谷中鶯:《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當為此所本。后人常以 “鶯遷”喻從卑至貴,從貧至富。此句意為鶯已遷升(指及第),自不羨谷中鶯。
【評點】
這首詞寫了科舉考試勝利者的得意神態。
上片寫中舉后全身輕快如醉的感覺。主人公自覺羽化身輕,無春睡、有余酲,又是歡宴杏苑,策馬紫陌,何其得意,何其興奮!
下片寫游宴時的情景,覺得好像不是處在人世間。及第前后對比,有似天上人間,自喜自醉,飄飄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把主人公的情緒推向高潮。
全詞把一個及第人物庸俗的心態寫活了,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就好像《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那樣,顯露出了在乎功名利祿的庸俗姿態。雖然詞的內容平淡,刻畫人物卻是成功的,有藝術性。
其二
金門曉①,玉京春②,駿馬驟輕塵。樺煙深處白衫新③,認得化龍身④。九陌喧⑤,千戶啟,滿袖桂香風細⑥。杏園歡宴曲江濱⑦,自此占芳辰。
【注釋】
①金門:漢代宮中門名,即金馬門。揚雄《解嘲》:“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②玉京:即京都,皇都。③ “樺煙”句:樺煙繚繞,穿著白衫的進士們意氣高揚。樺,落葉喬木,皮厚而輕軟,可卷蠟為燭,謂之樺燭。據《國史補》載:正旦曉漏以前,三司使大金吾以樺燭擁,謂之火城。這里的 “樺煙深處”,指朝廷考場。④化龍身:指魚化成龍,喻登科中舉。⑤九陌:指京城的大道。《三輔黃圖》:“漢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⑥桂香:這里比喻中舉。古人稱之為折桂,因傳說月中有桂,故又稱月宮折桂或蟾宮折桂。⑦曲江:在長安東南。漢代為樂游原,漢武帝因秦宜春苑故址,鑿而廣之。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稱曲江。隋改為芙蓉園,唐更疏鑿,周七里,南有紫云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北有樂游原。都人游賞,中和時最盛。秀才每年登科,皇帝賜宴于曲江之濱(參見《太平寰宇記·長安》)。
【評點】
這首詞寫登科中舉之人身價百倍的情景。
科舉考試后勝利者的特殊優厚境遇,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側面,即文士們對科舉的熱衷和追求。他們 “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忘乎所以之情畢露無遺。
其三
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馬驕泥軟錦連乾①,香袖半籠鞭②。花色融,人競賞,盡是繡鞍朱鞅③。日斜無計更留連④,歸路草和煙。
【注釋】
①連乾:又寫作連錢,馬的裝飾物。《晉書·王濟傳》:“嘗乘一馬,著連乾障泥。”梁元帝《紫騮馬》詩:“金絡鐵連乾。”② “香袖”句:因袖長而鞭被籠住一截,故言半籠。③鞅:馬頸上的皮套子,用來套車的軛頭。④留:王國維輯本《薛侍郎詞》作 “流”。
【評點】
這首詞也是寫舉子得意的情態,以游春的歡情,表現他們得意忘形的情景。
上片寫他們乘興而去。好時節,好天氣,神情是 “得意正當年”,那種喜氣、傲氣、闊氣、神氣寫得十分傳神。
下片寫他們乘興而歸。花色融融,綠草如茵,美景令人留連。尤其末二句寫他們欲 “留連”而 “無計”,夕陽晚照,“歸路草和煙”,進一步渲染了得意之情,令人回味不盡。如果說前二首尚有些俗氣,這一首則寫得較為清麗。正如湯顯祖所評點的:“此首獨脫套,覺腐氣俱消”。(湯顯祖評本《花間集》)
《薛昭蘊·喜遷鶯》花間集鑒賞大全
上一篇:《韋莊·喜遷鶯》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下一篇:《韋莊·天仙子》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