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覽盧子蒙侍御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因贈子蒙,題于卷后》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白居易
昔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
今日逢君開舊卷,卷中多道贈微之。
相看淚眼情難說,別有傷心事豈知?
聞首咸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元稹(行九,字微之)與白居易,是詩友,也是政治上的好友。他們觀點相近,意氣相投,同為“新樂府運動”的主將,共歷宦海沉浮。二人之交誼,可謂誠摯至深。然而,寫此詩時,元稹辭世已歷十年,詩人亦近垂暮之年矣。
詩題談的是:白居易與“番山九老”之一的盧子蒙侍御交往。某日,翻閱盧氏舊日詩卷,見卷中多有與元稹相唱和的詩篇,因而引發出詩人感今傷昔的難禁之情。于是,便在卷后題寫了這首七律,以贈盧子蒙。全詩以“詩”為紐帶,交待了元稹、盧氏與詩人的往來關系,抒發出詩人對摯友元稹早故的哀悼之情。
詩的前四句,重在敘事,重在交代元、盧及詩人的交往關系,但在敘事中亦蘊含著生動的影象與種種深情。“昔聞”兩句,追溯往事。由“詩”而起。意謂:昔日我常聽元稹吟詠您的詩篇,因而早慕您的大名,只恨未能及早謀面。有此二句,我們不難想見當年元稹與詩人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常在一起吟詩衡文的情狀;也不難想見那時元稹擊節稱贊盧詩之神貌,及詩人因而產生的與盧相見恨晚之心情。“今日”兩句,由昔及今,亦緣“詩”而發。意謂:今日能夠與您相逢,共同翻閱您舊日所寫的詩卷,見其中多有贈元稹的唱和詩篇。有此二句,我們亦不難想見詩人終得與盧氏相識,一償昔日心愿之喜;更不難想見當年盧氏與元稹酬唱頻繁,交往情深。
這四句,皆因“詩”來。昔日,是因元稹詠贊盧詩,而使詩人對盧君神馳心往;今日,卻是詩人讀盧氏舊詩,反而追憶元稹。可見,是“詩”這一紐帶將三人連在一起,使他們成為同聲共氣的詩友,而非泛泛的酒肉之交。如今元稹已逝十年矣,詩人與盧氏睹“詩”思人,怎能不憶及他們共同的朋友?又怎能不感今傷昔,心酸落淚?
詩的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寫出對早逝摯友的哀悼及自身垂暮的感傷,意在抒情,卻以形象出之,令人如聞如見,形象可感。“相看”兩句,承上急轉,描述白、盧二人憶及元稹時之情狀,抒寫出二人的悲傷之情。意謂:你我二人淚眼相看,卻難以說出涌上心頭的悲痛;你我都各有些傷心事,他人怎會知曉?這兩句中提及的“情”與“傷心事”,總與元稹相關。這“情”,自是對好友元稹不幸早逝的傷悲;這“傷心事”,則暗含各自與元交往中的某些共歷的挫折、磨難。兩位垂垂老者淚眼相向而“情難說”,已是無聲之悲慟了,而“傷心事”,則除卻元稹,他人“豈知”,就更顯出一種知音逝去的哀傷。“聞道”兩句,宕開詩境,描述元稹墳上之樹,將哀悼亡友之情推向極至。意謂:我聽說咸陽元稹墳上的白楊樹,如今已抽出三丈長的枝條。這兩句中,以“聞道”二字,暗示出詩人對故友之墳的關注,以見其時時打聽。用墓木拱矣的描述,以表現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傷情。歲月流逝,光陰荏苒。當年詩人與元稹頻繁交往,可謂激揚文字,風華正茂;而今卻一個早已入土,一個也垂垂老暮。詩人念及于此,怎能不產生撕心裂肺的感傷?至此,詩題之“感今傷昔”之意,表現至極矣。
哀悼亡友之詩,貴在真摯、自然。此詩一氣貫注,自然道來,無論敘事抒情,句句都飽含對亡友的一片深情,令人如見作者傷心落淚之情狀,如聞作者痛心疾首之愁泣,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
上一篇:張籍《薊北旅思》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崇嗣《覽鏡》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