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詩歌《贈日本歌人①》原文與賞析
春江好景依然在,
遠國征人此際行②。
莫向遙天望歌舞③,
西游演了是封神。
【注釋】
①魯迅日記1931年3月5日載:“午后為升屋、松藻、松元各書自作一幅,文錄于后:‘春江好景依然在……’”。《魯迅詩稿》作“辛末三月,送升屋治三郎東歸”。升屋是日本的戲劇工作者。
② “遠”: 《魯迅詩稿》作“海”。
③ “望”:《魯迅詩稿》作“憶”。
【析】 這首詩的首句,在理解上有一些分歧。周振甫在他的《魯迅詩歌注》中認為,“春江好景”,指的就是唐朝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所歌頌贊美的春江好景。就詩的開頭幾句看,用來贊美春江好景,送給日本歌人,是很貼切的。日本歌人是坐海船到上海的,他在春江上看到的,正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繞芳甸,月照花林。只有這種好景依然在,也就是說別的不行了。而王爾齡則認為,這里所說的“春江好景”“是反語” ※,并引魯迅在 《病后雜談之余》中所說的《申江勝景圖》為證,兩說各有所據,但聯系下句 來看,恐怕理解為一個時間概念的 形象表現更為恰當。詩寫作于1931年3月5日,這是農歷二月,仲春。“遠國征人”在這個時間啟程回國了。假如作一點推測,即是這“征人”來華時間也在這年的春天,那么首句中的“依然”也就有了依傍。這樣這兩句的意思就是:在這春光明媚的時候,來自日本的朋友要匆匆回國了,句中“春江好景”也就寓入了挽留之意。二句點出主旨在送行。從詩的寫法上,寓留戀于送別,正是贈別詩的正宗寫法,既然“征人”的身份是戲劇研究工作者,來華的目的是研究戲劇,卻又如此匆匆離去,那該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呢?“莫向遙天望歌舞”,因為這里也實在沒有什么好研究的,“西游演了是封神”,既如此,除了 “春江好景”之外,還有什么好留戀的呢?他的離去自是必然的,這里一是對友人離去的理解和體諒,也是一種自我的安慰,所以詩的頭一句就把“春江好景”提出來,作為挽留的理由,既不能留住,自然也就只有體諒了。對最后一句的理解,可以視作象征。這里的“西游演了是封神”,既是實指上海戲劇舞臺上的妖魔鬼怪橫行; 又可以影射當時現實政治舞臺上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那些妖魔鬼怪一個個粉墨登場的丑惡表演。詩的含義是雙關的,除了 “春江好景”這種自然景物尚有可觀外,文化上、政治上是一片黑暗。這里表現了作者內蘊的一種對國民黨統治者的憤懣和嘲弄。
上一篇:魯迅雜文《賭咒》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詩歌《贈畫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