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七律當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被排擠而離開長安、漫游金陵時所作。
詩中提到了許多地名。鳳凰臺,故址在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面的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十六年(439),有三只鳥飛集山間,它們的羽毛呈五色,狀如孔雀,鳴聲和諧,眾鳥翔附,時人以為傳說中的鳳凰來臨,便在山上修了鳳凰臺。山也因此得名。吳宮,三國時吳國建都建業(即唐金陵城),造有宮殿。這里指遺址。晉代,指東晉。東晉建都于建康(唐金陵城)。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東岸,以有三峰得名。白鷺洲,古代長江中的沙洲,正好把長江一分為二。在今南京市水西門外。后世江流西移,洲與陸地連接成一片。
詩的前兩聯借登鳳凰臺吊古而生發感慨,指出歷代的繁華勝景和王公貴族的富貴榮華都已無影無蹤。后兩聯在描繪登高所見的開闊景象時,想到皇帝不明、奸佞當道,抒發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憂憤心情,表示了對“浮云蔽日”的權奸的痛恨。詩中“吳宮花草埋幽徑”二句,現在常被引用,說明封建舊王朝已被歷史埋葬、成為陳跡的情形。“三山半落青天外”二句,描寫登高遠眺金陵西郊時所見的壯麗圖景。“半落”將三山被白云遮蔽、若隱若現的情形刻畫得恰到好處。這二句對仗工整,氣象壯麗,是難得的佳句。全詩語言流暢自然,瀟灑清麗,情景交融,饒有余味;今昔對比,不勝感慨,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佳句。
上一篇:杜審言《登襄陽城》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甫《登高》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