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詩人從旁觀的角度寫場景而題名“觀祈雨”。首句緊扣題意,“桑條無葉土生煙”,視野所及,旱情十分嚴重。由“桑”點明正值春天養蠶季節,可桑樹上卻看不見綠葉,只留下光禿禿的枯樹干;田野中滿眼焦土,片片干裂,塵土飛揚如煙霧彌漫,看不到一星點兒的莊稼影子。詩以素描手法,寥寥數筆就將春旱災情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來。透過眼前景象,一派民不聊生的慘狀自不待言。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們“簫管迎龍水廟前”,他們抬著豬羊等三牲祭品,在一片笙簫吹奏聲中,跪拜于龍王廟前,虔誠地祈求龍王爺行雨。這里,作者所描寫的祈雨場面,表面上鼓樂齊鳴,歌聲嗚嗚,實際上祈雨者個個強顏歡笑,吹奏的是在一片絕望掙扎中的悲苦之音。
“朱門幾處看歌舞”,作者宕開詩筆,將視線轉向深深院落中的輕歌曼舞。他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一方面小百姓苦于旱災,敬畏地祈神求雨;另一方面豪門貴族卻全然不顧天旱對稼穡的影響,仍然沉溺于享樂,并且“猶恐春陰咽管弦”。這一句詩是難得的點睛妙筆:水廟前祈雨的百姓憂心如焚,生怕老天不下雨;而朱門深院的豪族顯宦卻唯恐老天下了雨,使空氣濕潤,以致管弦樂器受潮,發不出悠揚響亮的聲音,打斷他們笙歌燕舞的“雅興”。在同一時間、同一世界里,兩個階級、兩種場景中的人們,所做所思竟然如此天差地別,這是多么可悲可嘆!較之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本詩措詞雖有別,表達的卻是同樣的深意。
與聶夷中“二絲五谷”詩(即《詠田家》)并觀,有《三百篇》意。(楊慎《升庵詩話》卷五)
上一篇:《觀獵·王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調張籍·韓愈》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