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旁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這首詩寫作者在寒冷的臘夜對遙遠(yuǎn)故鄉(xiāng)的懷想。當(dāng)時作者正在桂州(今廣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觀察史的幕賓,是他到桂州的第二年。
首二句說,歲末獨坐,守至三更,歸程萬里,同一般人家的除夕歡鬧相比,更覺凄清。一個“仍”字,透露出思?xì)w已久卻愿望難遂的惆悵。三更以后,詩人上床睡了,但心境并不安穩(wěn)。“雪聲偏旁竹”,思鄉(xiāng)心切,難以入眠,那雪飄落在竹林里的聲音,聽起來格外凄清、惱人,一個“偏”字刻畫了游子心理上特有的敏感。這句以動寫靜,突出了雪夜的幽靜、清悠。“寒夢不離家”,“不離”二字表明詩人當(dāng)時思家之情已壓倒了潛意識中的其他一切思想、情緒。然而夢境雖美,卻難以久長。天明時的號角催醒了作者,夜漏將盡,天色將明,詩人睜開眼睛,看到的是桌上碎落的燈花。“曉角分殘漏”一句中的“分”字,亦作“催”字。“分”字有“料想”意,聽到曉角聲聲,詩人從夢中醒來,模模糊糊,覺得夜已盡、漏已殘,新的一天又來到了,而桌子上的孤燈也將滅了。“孤燈落碎花”一句,別出機杼,這亮了一夜,即將燃盡的孤燈形象,令人聯(lián)想起作者孤獨、凄涼的處境。這一聯(lián)妙在委婉含蓄。最后一聯(lián),點出了有家難歸的客觀原因,與首聯(lián)相呼應(yīng)。驃騎為武官名號,初置于漢,唐襲用其稱。此處所指當(dāng)為衛(wèi)伯玉,伯玉曾任羽林大將軍,后拜荊南節(jié)度使進(jìn)封城陽郡王,品級正與驃騎大將軍等。伯玉鎮(zhèn)荊南時,嘗辟戎昱為從事,故有“二年隨驃騎”之句。“辛苦向天涯”,言作者離家萬里,宦游在外,歷盡千辛萬苦,而且這樣的日子還會繼續(xù)下去,思鄉(xiāng)之情也會不絕如縷地延綿下去。
這首詩扣住“夜”字,以時為序,寫詩人除夕之夜坐而睡、睡而夢、夢而醒的過程,抒發(fā)了一種濃厚的羈旅愁懷。
上一篇:《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柳宗元》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梁甫吟·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