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起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此詩寫于作者供職京師之時,無非是睹歸雁而生鄉思。作者另有《送征雁詩》云: “秋空萬里靜,嘹唳獨南征……悵望遙天外,鄉情滿目生?!笨苫ハ鄥㈤?。只是《歸雁》所詠為自南而返北的春雁,《送征雁詩》所詠為自北而飛南之秋雁。
春天來了,氣候轉暖,去秋飛往南方的大雁又返回北方來了。這本為自然規律,首兩句卻從此落筆,對雁之北歸發出疑問:瀟湘之山水沙草那么清碧明凈,為何這么輕易地棄之而飛回北方來呢?此一問,一方面如平地峰起,突兀逼人,引得讀者不得不讀下去,另一方面也為全詩抹上一層清新幽冷的底色。三、四兩句就此問作答。作者睹歸雁而情思涌動,因情思涌動而心凝神注,由心凝神注而情移思轉,入癡入魔,喃喃自語,沉積甚久的思鄉之情稍稍宣泄,心靈復歸相對的安寧。全詩雖未曾有一語述及詩人自身,但我們似乎可以感到一個幽遠清怨,縹緲朦朧的詩人的身影始終若隱若現,徘徊往復于明凈如畫的山水草澤之中。詩人由水碧沙明而想及瀟湘二水,由歸雁而想到古曲《歸雁操》,由《歸雁操》想到奏曲之琴瑟,又由瀟湘之二水及奏曲之琴瑟而想到湘靈鼓瑟的神話傳說。于是料想,大雁很可能是不堪湘靈鼓瑟之清怨,才不戀南方的“水碧沙明兩岸苔”,而毅然飛回北方來的吧?然而細究起來,這只不過詩人的想象之辭罷了。雁北歸的根本原因大概如王粲在《登樓賦》中所說“雖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以及李白說的“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吧!而這也正是詩人委婉地表達他的鄉思之情。他是南方人,因供職求俸而淹留北方,這不正與雁之避寒覓生而盤桓南方一樣么?大雁可以趁春回北方之際而重返故土,自己又何時方能重歸故園呢?
此詩雖為傳統的詠物抒情之作,但妙在想象奇絕,以自問自答的結構框架及清新的筆墨勾畫出一幅空靈幽冷的歸雁圖。
琴中有《歸雁操》,故從操中落想。(沈德潛《唐詩別裁》)
此上呼下應體,用“何事”二字呼起,而以三四申明之。琴瑟中有《歸雁操》,第三句即從此落想,生出“不勝清怨”四字,與“何事”緊相呼應,寄慨自在言外。(李锳《詩法易簡錄》)
為雁想出歸思,奇絕妙絕。此作清新俊逸,珠圓玉潤。(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
作聞雁詩者,每言旅思鄉愁。此詩獨擅空靈之筆,殊耐循諷。(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
上一篇:《度大庾嶺·宋之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征人怨·柳中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