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唐詩賞析,《于易水送人一絕》原文與注釋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注釋】 ①燕丹:指戰國末年的燕國太子丹。壯士:指甘為燕太子丹刺殺秦王復仇的荊軻。冠: 頭巾或帽子。
【鑒賞】 這是一首借送別友人而抒發己情的五言絕句。
作者駱賓王具有濃厚李唐王朝正統思想而又一生坎坷。他“少年落魄,薄宦沉淪,始以貢疏被愆,繼因草檄亡命” (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對自己的際遇,他憤憤不平; 對武則天稱帝,他極為不滿; 等待時機匡復李唐王朝,是他矢志不渝的心愿。本詩明白地表達了他擺脫壓抑、干出一番事業的這種心境和愿望。
上聯寫昔日荊軻在易水邊與燕太子丹告別時,一曲悲歌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怒發沖冠。史載: 戰國末年荊軻為替燕太子丹復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歸還迫燕割讓之地。臨行時燕太子丹及高漸離、宋意皆著白衣冠 (喪服) 送于易水之濱,高漸離擊筑,荊軻踏節而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歌聲悲壯激越,“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此地” 即詩題中的易水。“壯士發沖冠” 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作者對荊軻的深深崇敬。如今作者在易水邊送別友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荊軻的故事。本聯在寫作技巧上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舍棄了那些友誼深長、別情依依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內容,大量芟夷枝蔓,直接納入史實。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作者心中蘊藏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今日的易水送客融為一體,從而為下聯的抒懷準備了條件,醞釀了懷古以慨今的氣氛。
下聯用對仗的句式抒懷。前一句很自然地引出后一句,“今日水猶寒” 是全詩的重心所在。寫法上既寓情于景,又景中帶比。說荊軻雖然死了,但他代表的那種不畏強暴的高風亮節卻千載猶存。“人已沒,水猶寒”,隱含了作者對當今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已”、“猶” 兩個虛詞的運用和 “昔時” 與 “今日” 的對比,既使句子變得自然流暢,又使音節變得紆徐舒緩,給人一種回腸蕩氣之感,更有力地抒發了作者那種抑郁難申的悲痛。
全詩題為“送人”,但卻無一句是敘自己送別友人的情景,也未告知我們送別的是何許人。然而我們卻由它的內容自然地想象出那種 “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 的激昂壯別的場景,也可以自然地想見那所送之人,一定是作者肝膽相照的至友。因為惟有如此,詩人才愿意、也才能夠在分別之時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塊壘,而略去一切送別的常言套語。
此詩題為送人,卻純是抒懷詠志。作為送別詩的一格,此詩開了此風氣之先。
上一篇:《張喬·書邊事》唐詩賞析,《書邊事》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上官儀·入朝洛堤步月》唐詩賞析,《入朝洛堤步月》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