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元稹《遣悲懷(三首)》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元稹
(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①,自嫁黔婁百事乖②。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③。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④。今日俸錢過十萬⑤,與君營奠復營齋⑥。
(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來⑦。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⑧。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⑨。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⑩。
(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11)!鄧攸無子尋知命(12),潘岳悼亡猶費詞(13)。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14)!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15)。
【解題】
這組詩三首作于憲宗元和四年(809),乃元稹為悼念當年七月去世的妻子韋叢而作。時作者以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遣:排遣,抒發。悲懷:悲痛的情懷。元稹于貞元十九年(803)娶韋叢后,夫妻恩愛,故韋叢去世使元稹異常悲痛。第一首寫韋叢的賢能,安貧樂道和對自己的體帖;第二首寫韋叢死后的家庭生活變化和自己的痛苦;第三首寫自己對韋叢的懷念,表示生死不渝的愛情。三詩互為補充,構成完整畫面,感情深摯,語言平易。為古今悼亡詩中難以企及的杰作。
【注釋】
①此句意謂謝(韋)公偏愛最小的女兒。謝公:指東晉宰相謝安,最愛侄女謝道蘊,因她很有才華。元稹妻韋叢,是韋夏卿最小的女兒,韋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贈左仆射。此處以韋夏卿比喻謝安,以韋叢比喻謝道蘊。偏憐:最愛。②黔婁:春秋時齊國貧窮而有才學之士,其妻甚賢。元稹自幼孤貧。故以黔婁自喻。乖:不順當。③二句寫韋叢的體貼,意謂看到我無衣就翻草箱找衣,我軟纏她買酒她就拔下頭上的金釵去換酒。顧:看。藎(jin)篋:草編的箱子。藎:草名。泥他:軟纏她(指韋叢)。④二句寫韋叢安貧,意謂韋叢甘心以豆葉野菜充當膳食,依賴古槐的落葉添作柴火。長藿:豆科植物的蔓。添:增補。仰:依賴。⑤俸(feng)錢:官員的薪金。過(guo):超過。⑥君:指韋叢。營奠(dian):安排辦理祭品致獻。齋:為死者求福、超度靈魂而延請僧人舉行的宗教儀式。⑦二句意謂過去夫妻倆開玩笑談到死后將如何的意思,如今都擺到眼面前來了。⑧二句意謂你囑咐的死后將衣裳施送給別人,眼看即將送完,而你親手做的針線活還保存著不忍心打開。施:施舍給別人。行看:眼看快要。
⑨二句意謂還想著過去的感情仍憐愛婢女仆人,也曾因為夢見你而到廟里去布施錢財,為你求福。⑩二句意謂真正知道喪偶之恨世人多有,而貧賤夫妻一旦喪偶則每件事都會引起不同尋常的悲哀。(11)二句意謂閑坐室內為你悲痛也為自己傷心,你只活了二十七歲,但人生即使活到百年又有多少時間!(12)此句意謂鄧攸無子想來命該如此。鄧攸:字伯道,西晉河東太守,戰亂中為救其侄而棄子,后未再生兒子,時人乃有“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之語。韋叢未生兒子就去世,故借以為喻。尋(xin):尋思,思考。知命:知道命該如此。(13)此句意謂潘岳喪妻后寫了三首悲痛的《悼亡詩》不能使死者復生,也等于還是白說。此處以潘岳自比。費詞:浪費言辭。(14)二句意謂夫妻死后合葬同穴,但洞穴深暗也難以相望,來世姻緣相會更加難以期待。同穴:夫妻死后合葬在一起。窅(yao)冥:深暗難見貌。他生緣會:佛教中生死輪回的再世姻緣。(15)二句意謂今后只有整夜失眠開著雙眼,思念著你,以報答你平生皺著眉頭過的清苦生活。終夜:盡夜,整夜。長開眼:表示思念而不眠。未展眉:皺眉,清苦生活而心情不舒暢。
上一篇:元稹《連昌宮詞》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元稹《以州宅夸于樂天》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