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辭園令秩(直從罷令起),不改淵明調(diào)。解印無與言,見山始一笑。幽人還絕境,誰道苦奔峭。隨云剩渡溪,出門更垂釣。吾廬青霞里,窗樹玄猿嘯。微月清風(fēng)來,方知散發(fā)妙(對罷令)。
丘壑趣如此,暮年始棲偃。賴遇無心云,不笑歸來晚(妙妙)。鳴鳩拂紅枝,初服傍清畎。昨日山僧來,猶嫌嘉遁淺(又妙)。托君紫陽家,路滅心更遠。梯云創(chuàng)其居(中峰),抱犢上絕巘。杏田溪一曲,霞境峰幾轉(zhuǎn)1。路石掛飛泉2,謝公應(yīng)在眼。愿言攜手去,采藥長不返。
前首罷章陵令山居,后首山居過中峰道者。“丘壑”四句已曲折三致,至“山僧”句又下一轉(zhuǎn)正,非復(fù)思議所及。
【校記】
1.境,《全唐詩》一作“徑”。
2.路,《全唐詩》一作“跂”。
【箋釋】
[章陵] 岑仲勉《讀全唐詩札記》:“此非文宗之章陵,殆指章懷太子陵。”《唐會要》卷四“儲君”條:“章懷太子賢,高宗第六子。永徽六年正月,封潞王;龍朔元年九月二十日,改封沛王;咸亨二年五月十三日,敕尚書省與奪事、及須商量拜奏事等文案,并取沛王賢通判,其應(yīng)補擬官,及廢置州縣,并兵馬刑法等事,不在判限。三年九月,改名德,徙封雍王。上元二年六月三日,改名賢,冊為皇太子。調(diào)露二年八月二十日,廢為庶人。唐隆元年七月七日,追贈太子,謚曰章懷。”《舊唐書》卷八六《高宗中宗諸子傳·章懷太子》:“章懷太子賢,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文明元年,則天臨朝,令左金吾將軍丘神績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虞。神績遂閉于別室,逼令自殺,年三十二……神龍初,追贈司徒,仍遣使迎其喪柩,陪葬于乾陵。睿宗踐祚,又追贈皇太子,謚曰章懷。”又,《唐會要》卷二一“陪陵名位”條:“乾陵陪葬名氏,章懷太子賢。”《資治通鑒》卷二四六唐文宗開成五年:“秋八月壬戌,葬元圣昭獻孝皇帝于章陵,廟號文宗。”胡三省注:“章陵,在京兆富平縣西北二十里。”今人吳企明《錢起錢珝詩考辨》謂此詩為錢起曾孫錢珝之作,今暫存疑。
[園令秩] 《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諸太子陵,令各一人,從八品下。丞各一人,從九品下。”
[奔峭] 勢若奔涌的山峰。杜甫《入宅》其一:“奔峭背赤甲,斷崖當(dāng)白鹽。”仇兆鰲注引邵傅之曰:“山峰高峻,如奔涌然。”此處謂奔波勞苦。孟浩然《下贛石詩》:“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險艱。”
[散發(fā)] 不冠不束,任頭發(fā)披散,指隱居不仕。張華《答何劭》:“散發(fā)重陰下,抱杖臨清渠。”李白《宣州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無心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歸來晚]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初服] 未入仕時的服裝,與“朝服”相對。《楚辭·離騷》:“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蔣驥注:“初服,未仕時之服也。”徐陵《為王儀同致仕表》:“便釋朝衣,謹遵初服。”劉長卿《送薛承矩秩滿北游》:“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
[嘉遁] 謂隱居。舊時指合乎正道的退隱,合乎時宜的隱遁。《易·遁》:“嘉遁貞吉,以正志也。”《三國志·魏書·管寧傳》:“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養(yǎng)浩,韜韞儒墨,潛化傍流,暢于殊俗。”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局跡全生,見幾遠害。或厲操幽棲,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紫陽家] 指道士居處。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號,如周穆王時李八百號紫陽真君,漢周義山、宋張伯端俱號紫陽真人。后以泛指道士。
[心更遠] 陶淵明《飲酒》:“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謝公] 謂謝靈運。靈運好游嘉山勝水,故云。
【輯評】
《載酒園詩話又編·錢起》:錢詩佳處,多經(jīng)人闡發(fā),余更喜其未經(jīng)選者,如《罷章陵令山居》二首,甚得閑澹之致;兩起處尤佳……二詩高曠。鐘氏評其《早渡伊川見舊鄰作》,謂“清和厚遠,不讀此詩,不知錢、劉詩中尚有儲、王一派。”予以如此詩,乃能不為儲、王者也。
《方南堂先生輟鍛錄》:儲光羲《田家雜詠》云:“見人乃恭敬,曾不問賢愚。雖若不能言,心中亦難誣。”非浮沉玩世用拙保身之士乎?錢起《罷章陵令山居》第二首云:“丘壑趣如此,暮年始棲偃。賴遇無心云,不笑歸來晚。”非備嘗世味甘心泉石之士乎?
上一篇:《杪秋南山西峰題準(zhǔn)上人蘭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