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此詞為李清照早期惜春之作。抒情女主人公原來希望以沉醉、濃睡來排遣自己傷春的情懷,然而酣睡一覺醒來,酒意還未全消,天已亮了,昨夜一場驟風狂雨,不知花事如何?想應落紅無數。當侍女卷起簾兒時,她抱著一線希望,試問一聲,侍女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依舊”。正如黃了翁所評:“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蓼園詞選》)這首小令通過極其精練的人物對話,表現出女主人公惜花的心情,“知否?知否?”兩句是《如夢令》一詞格律上的要求,這一疊語本頗難下筆,但是李清照竟如此自然地運用口語入詞,無雕琢拼湊的痕跡,貼切地表現了惋惜慍怒的心情,而這正是惜春女主人的口吻,可謂渾然天成。正如《古今詞統》卷四所評:“《花間集》云:此詞安頓二疊語最難。‘知否?知否?’口氣宛然。若他‘人靜、人靜’、‘無寐、無寐’便不渾成。”“人靜、人靜。風動一枝花影”是宋曹組的詞句,“無寐,無寐。門外鳥嘶人起”是宋秦觀的詞句。與李清照“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句相比,自然與人為,渾成與雕飾的差別自屬判然。
煉詞精奇是本詞的又一特點,“綠肥紅瘦”四個字,寫活園中海棠,膾炙人口。且不說詞以“綠”代葉、以“紅”代花,已極精煉、生動形象,那“肥”、“瘦”二字更是獨創。一般來說,肥、瘦總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可李清照卻用來形容嬌弱的海棠和雨水滋潤過的綠葉,把紅花的凋零、綠葉的茂盛寫得栩栩如生,真是“語新意雋,更有豐情”(《草堂詩余雋》卷二),人工天巧,可稱絕唱。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云:“昨夜雨疏風驟……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此語甚新。(《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
李易安工造語,故《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天下稱之。(〔宋〕陳郁《藏一話腴》甲集卷一)
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惋,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黃蘇園《蓼園詞選》)
只數語中,層次曲折有味。世徒稱其“綠肥紅瘦”一語,猶是皮相。(《云韶集》評)
上一篇: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軾
下一篇:《菩薩蠻·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