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夫圖申科·有一種直線》中外哲理詩賞析
有一種直線
似乎是曲線。
它本身曲曲彎彎。
在這樣直線面前,
生活無辜有罪,
就因為它不象圖畫那么簡單。
輕易不要去矯正生活,
當你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有時會適得其反——愈拉愈彎。
歷史上常有這種情況:
兩點之間的直線
是最長的路線。
按照古希臘最杰出的數(shù)學家歐幾里德的定理,線是由點組成的,是點的運動軌跡;直線就是其上各點無曲折地排列的線。在幾何學中,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最短。然而,在葉夫圖申科的詩中,直線一開始就被比擬為“彎彎曲曲”的曲線,結(jié)尾又偏偏把“兩點之間的直線”說成是“最長的路線”。顯然,這根本不符合數(shù)理邏輯,完全是一種悖論。但是,如果按照作家的思路將其與生活和歷史聯(lián)系起來,卻又曲徑通幽,別有洞天。
的確,生活決不會“象圖畫那么簡單”,它常常出現(xiàn)曲折,而這種曲折實在無法與繪畫相提并論,它不可能一揮而就。然而,二者之間畢竟又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可以給我們以藝術的啟迪。著名的抽象派畫家康定斯基認為,由點的運動產(chǎn)生的線是從靜止狀態(tài)轉(zhuǎn)向運動狀態(tài)的一種飛躍,當來自外部的力量將點推向一個確定的、永遠不變的方向,“無止境前進”時,這就是直線,它是“無限運動的最簡潔的形態(tài)”;而曲線,原來是直線,但由于不斷受到來自側(cè)面的力的影響,偏離了筆直的路線,單純的曲線呈圓弧形狀,復雜的曲線則為波狀,它是“能動的正壓力與被動的負壓力間的組合”,總之,從根源上來說,“直線和曲線是一組相互對立的線”。康定斯基的觀點鮮明而又精辟,很容易為我們所接受,然而葉夫圖申科卻有意識地將直線與曲線混為一談,是詩人不明智嗎?非也,這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二重生活與歷史的哲理。實際上,在這首詩中,詩人就是從這兩個視角提出自己的論點的:一個是曲折、復雜的社會生活,一個是同回憶反思相聯(lián)系的歷史。就社會生活來講,每一個成熟的人都不會無視現(xiàn)實的坎坷、波折,因為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眼光來看,任何事物和一切現(xiàn)象都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都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這種發(fā)展有時表現(xiàn)為漸進,有時表現(xiàn)為飛躍,更常常表現(xiàn)為曲折,甚至出現(xiàn)暫時的倒退現(xiàn)象,但總的來說,呈現(xiàn)為螺旋式上升的形態(tài)。因此,哲學家直言不諱地昭示:“從來沒有一個頭腦清醒的人會相信有那么一種進步,以一條不斷的直線向前進,沒有倒退、偏差和間斷……”這是不容置疑的、早已被歷史所驗證的客觀規(guī)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詩人指出:不要試圖去矯正這種復雜的生活的曲線,否則,“有時會適得其反——愈拉愈彎”。這是就局部而言,從整體上看,應該肯定,人類社會總的發(fā)展趨勢是不斷進步、永遠向前發(fā)展的,猶如康定斯基所說的“無止境前進”的直線。認識到這一點,讓我們立足于唯物主義史觀的高度去俯視歷史,登高而望遠,在人類發(fā)展史上,“兩點之間”看起來是前進的直線運動,其間也必曾包含過無限的復雜、曲折,因而它當然有可能是“兩點之間”“最長的路線”了。如此說來,葉夫圖申科的詩不正鮮明地體現(xiàn)了歷史的辯證法嗎?
《有一種直線》沒有宏篇大論歷史的哲學、生活的哲理,但通過人們意想不到的意義完全相反的對比,闡明了歷史總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和局部、具體社會生活的曲折、復雜性。詩歌短小精悍,耐人尋味,表現(xiàn)出詩人深刻的洞察力。
上一篇:《賀志堅·春蠶》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