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巳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這首詞寫一對愛侶離別時的情景。首二句“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點明了人物活動的環境。黎明時分,遠處的春山籠罩在煙霧中時隱時現,天幕上還掛著幾顆星星。這是清晨特有的景色。“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是說殘月已經西斜,月光映照在女主人公憔悴的臉上,淚眼晶瑩。極寫女主人公在戀人別去時依依不舍的愁苦之狀。整個上片作者并未正面寫人,而是借殘月之光來刻劃人的離情,只在第四句點出是“別淚”,不但巧妙自然,而且給讀者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后片寫臨別的囑咐。此時天已大亮,一對愛侶心緒萬端。“語已多,情未了”,彼此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真可謂“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回首猶重道”,既是動態描寫,又是心態描寫。一個被送別的征夫游子,為什么幾步一回頭呢?這自然是無盡的依戀之情及愛的責任感所使然。這與敦煌歌辭《菩薩蠻》(伯2350)中的“駐馬再搖鞭,為傳千萬言”,詞意十分相似。至于“重道”的內容則很明了,千言萬語凝成兩句話: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這兩句收束,精警而又蘊藉。如果把它譯成現代詩歌,就更加容易理解: “春花如雨草如茵,綠草好象你的綠羅裙。我見了芳草便想起了你呀,芳草與羅裙怎能分清?天涯海角心不變,永遠愛你——我心上的人!”這首詞抓住了這種特殊的心理狀態,然后獨運匠心,充分地表達了堅貞的愛情和對幸福的憧憬。《栩莊漫記》竟說它“詞旨悱惻溫存,而造句近乎自然,豈飛卿輩所可企及”。
牛詞的主題雖多寫別離,但這別離既有感傷,也有慰藉,并沒有沮喪、擔心和哀怨;有的倒是愛侶之間的海誓山盟,以及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指望。這樣的立意和構思是積極的,健康的,不但對當時的離人有安慰和鼓舞作用,就是對今天生活中的愛侶,也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五代小詞,雖小卻好,雖好卻小,蓋所謂‘兒女情多,風云氣少’也。”(劉熙載《藝概》)這首《生查子》寫男女之間離情別緒的普通題材,卻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恰合“雖小卻好”之義。這首小詞,巧妙地將別情與景色融合在一起,并進一步把自然景物與人事活動聯系起來,從而鑄造了婉轉纏綿的新意境。這主要是運用了“曲喻”的藝術手法,從而強化了修辭的美學效果。“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羅裙”是借代,是說從草的綠想到羅裙的綠,從羅裙的綠又想到穿綠羅裙的人;于是見綠草便想到情人,因為愛那人而愛綠草。這是聯想,也含有移情的成分。這樣的聯想豐富了詞的意境,給人以愈轉愈深、含蓄雋永而又余味無窮的美的享受。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詞旨悱惻溫厚,而造句近乎自然,豈飛卿輩所可企及?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將人人共有之情和盤托出,是為善于言情。(李冰若《栩莊漫記》)
上一篇:《玉樓春·晏幾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生查子·牛希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