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
石蒼蒼,連峭峰,大山嵯峨云霧中①。
老松瘦樹無筆蹤,巧奪造化何能窮。
古絹脆裂再粘續,氣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荊浩字,持歸翰林公。
愿換廷珪一丸墨②,誰言賣錢須青銅。
范寬到老學未足,李成但得平遠工。
黃金白璧未為寶,文人師臣無不通。
【注釋】
①嵯峨:高大巍峨。②廷珪:李廷珪,南唐制墨官,本姓奚,賜姓李。所制墨,推為第一,稱“廷珪墨”。
【評說】
本詩選自梅堯臣《宛陵先生集》卷五○。
梅堯臣(1002—1060),宋代詩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賜進士,擢國子直講,歷仕尚書都官員外郎。詩風平淡,語言樸素。有《宛陵先生集》。
從這首題畫詩的前兩句中對畫面景色的描繪來看,此幅山水畫是以山為主,山峰連綿橫亙,險峻巍峨,直插到云霧之中。其中山上的老松瘦樹又是畫家的特別著筆處,詩人言其“無筆蹤”,即自然渾成,幾乎看不出落筆痕跡,這可謂抓住了荊浩畫的最大特色。荊浩曾言吳道玄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而自己兼二人所長而有之,“蓋有筆無墨者見落筆蹊徑而少自然,有墨而無筆者去斧鑿痕而多變態……今浩介二者之間,則人以為天成。”(《宣和畫譜》卷一○)確實,其畫“巧奪造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古絹脆裂再粘續,氣象一似高高嵩”兩句說明了此畫的保存情況。因年代久遠,畫絹已有破裂后再粘補的痕跡,但畫面仍然氣象森然,使人儼然來到了氣勢恢宏的嵩山之間。此處以藝術效果寫畫。“上有荊浩字,持歸翰林公”,點明此畫的創作者乃是著名山水畫大師荊浩,現為翰林公王原叔所保存。“愿換”兩句則言荊浩之畫極其珍貴,非大價錢不能交換。“范寬”兩句以范寬、李成兩位北宋著名的山水畫畫家來反襯荊浩。荊浩為唐末五代時人,關仝、范寬、李成皆有學荊浩處。詩人認為范寬到老仍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尚有許多地方有欠缺,李成也只是在畫平遠景象方面特別擅長,不夠全面,而荊浩則是筆墨俱佳,畫藝全面而精湛。詩的最后兩句仍是言荊浩畫的珍貴,“黃金白璧未為寶”,荊浩的畫卻是真正千金難求的無價之寶,這不只是詩人一人的看法,而是文人們的共識。這首題畫詩主要是稱贊荊浩的高超畫藝。
上一篇:《玉環病齒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王叔明為姚子章林泉清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