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度(選三)·采桑度(選三)(南朝樂府民歌)》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冶游采桑女,盡有芳春色。
姿容應春媚,粉黛不加飾。
春月采桑時,林下與歡俱。
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
偽蠶化作繭,爛熳不成絲。
徒勞無所獲,養蠶持底為?
《采桑度》是南朝時長江中游、漢水兩岸一帶民間歌舞曲,歌辭內容多寫養蠶采桑之事。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清商曲辭·西曲歌》中共收錄七首,這里選析其中與愛情有關的三首。
第一首,描寫采桑女的美貌。春光明媚,春桑吐綠,在山野采桑的姑娘,正與春光斗艷,與春花爭芳。一個“盡”字,寫出了姑娘全身上下、容貌氣質,無處不充滿春天的美好,無處不洋溢青春的朝氣。“姿容應春媚,粉黛不加飾”,更表現出姑娘帶著鄉野的花香泥味,面不敷粉,眉不施黛,她的美完全是春光所賦予,美得本色,美得自然。她完全不同于“畫眉注口”的城市閨秀,是一個勞動婦女、鄉村姑娘的典型形象。春天,對于采桑姑娘來說,是采桑的季節,也是愛情的季節。作品雖沒有明確的愛情內容,卻以姑娘在春天里的艷麗嫵媚,含蓄地透露出這個懷春少女渴望愛情的脈脈春情。這首詩形象鮮明,氣氛熱烈明快,充滿朝氣。
第二首,寫采桑女與情人共同勞動、互相勉勵的情景。“春月采桑時,林下與歡俱。”歡,是女子對情人的愛稱。這兩句是女子自述與情人共同采桑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出勞動的熱情、愛情的甜蜜——有什么能比與情人共同采桑更為愉快呢?而且在這里,他們沒有“愿得無人處。回身就郎抱”(《西曲歌·孟珠》)的嬌柔親昵、狂歡熱愛,也沒有“連喚歡復歡,兩誓不相棄”(《吳聲歌·讀曲歌》)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而是一邊采桑勞作,一邊互相勉勵:“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美麗的衣裳,只有親手多養蠶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必須用辛勤的勞動來換取,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信念和愛情基礎。樸實無華的語言,充分體現了勞動者淳樸健康的思想感情。
可是,生活中并非盡如人意。第三首,則表現了采桑女的煩惱。“偽蠶化作繭,爛熳不成絲。”偽蠶,假蠶。爛熳,散亂貌。表面看來,這寫的是姑娘辛辛苦苦地采桑養蠶,可是由于混進了假蠶,結出的繭散亂無緒,難理成絲。“徒勞無所獲,養蠶持底為?”則表現姑娘勞而無獲的憤慨。可是,姑娘既以養蠶為業,諒不至于養出大量偽蠶而徒勞無獲;既有一二,也不至于如此煩惱憤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有一“絲”字。在南朝樂府民歌中,它往往與“思”字諧音見義。由此看來,姑娘的煩惱實由愛情受挫而生。“偽蠶”當暗指虛情假意的偽君子。她被這個偽君子所欺而墮入情網,一旦悔悟,思緒紛亂,感到自己枉費一片真情,心中充滿煩惱悔恨。這是南朝樂府民歌常用的隱喻雙關手法,言此意彼,語雖含蓄,而譴責之意、憤慨之情溢于言表,耐人尋味。
這三首詩歌,寫勞動也寫愛情:這里有勞動的艱辛,也有愛情的甜蜜;有勞動的歡樂,也有愛情的煩惱。在勞動中寫愛情,歌唱了勞動者的愛情。感情樸實,思想健康,格調清新淳樸,粉黛不飾,富有鄉村氣息和農家情趣。誠如蕭滌非先生所說:“所謂南朝樂府民歌,稍具鄉村意味者,惟此數曲而已。”(《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上一篇:《馮延巳·采桑子》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詩經·采綠》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