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慎
蘆荻蕭蕭憶昔時,六朝塵跡鴨鷗知。
畫船載得雷塘事①,收拾湖山入小詩。
【注釋】
①雷塘:《新唐書·地理志》:“揚州廣陵郡江都縣,有雷塘。”按,雷塘在今江蘇揚州市北,隋煬帝幸江都,建迷宮于此。煬帝死后,復葬于雷塘之側。杜牧《揚州》詩云:“煬帝雷塘上,迷藏有舊樓。誰家歌水調,明月滿揚州。”
【評說】
本詩選自上海博物館藏黃慎《蘆鴨圖》題詩,鎮江博物館藏黃慎《柳鴨圖》題詩亦同,首句作“楊柳青青憶昔時”。
一叢蘆荻飄飛,幾只鷗鴨嬉水,這是再常見不過的花鳥畫,而畫家卻賦它以沉重的歷史滄桑,借以詠史懷古。前人曾謂“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其氣栗冽”,“其意蕭條”(歐陽修《秋聲賦》),秋意襲來,草木摧殘零落,在白露清霜的侵凌之下,蘆荻由青變白,更有白色的花穗在瑟瑟秋風中顫抖,真正令人體驗到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樣蕭瑟凄清的氛圍。面對此情此景,一種歷史的遷逝之悲油然而生,想到了過去。六朝偏安江南,歌舞升平,帝王的奢淫,最終使得江南金粉俱成塵跡。這一歷史大反復,岸邊的蘆葦秋荻可以為證,只是它們默然無語。水中的鷗鴨心里也頗多感慨,卻早已按捺不住,呱呱地鳴叫起來,似為舊日的富貴繁華唱上一曲哀感的挽歌。“平昔金鋪空廢苑,于今瓊樹有遺音”(李宗諤《南朝》),前車之覆尚在眼前。《瓊樹》未絕,隋煬帝還在為陳后主之亡國而惆悵之時,自己又在重蹈前人的悲劇。正所謂:“惆悵雷塘都幾日,吟魂醉魄(按:指陳后主)已相尋。”(李宗諤《南朝》)無怪乎前人要說煬帝,“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李商隱《隋宮》)這種慘象已牢牢地載入到他當年所乘的畫舫中去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往事盡成煙云,無跡可尋,只有從依然如故的湖光山色中擷取吉光片羽,蘆荻、畫舫、鷗鴨,正是作者所選取的對象,將它們入畫入詩。通過畫家的此番表白,畫面刻意營造的落索凝重氛圍也就不難理解了。
上一篇:《題蘆雁圖軸》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苦瓜和尚山水冊二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