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張先·一叢花》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①?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②,更東陌③,飛絮蒙蒙。嘶騎漸遙④,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⑤。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⑥。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⑦。
【鑒賞】 自 《詩經》 以來,詩詞作品中多有表達征夫離人之恨者。此作亦是 “閨怨” 這個古老話題的表達。
上闋寫情中之景,下闋寫景中之情。從離愁別恨的產生原因寫起,以愁恨之多所產生的 “不如桃杏嫁東風” 的奇特想法作結,層層推進,條理清晰。這正是張先詞作在結構上的共同之處。
上闋首句以 “幾時窮” 反問句點出全詞抒寫別恨的主題基調。此句突兀有力,表現力極強,當受后主 “春花秋月何時了” 句的影響。接著以 “無物似情濃” 進一步表達作者對愛情力量的感慨。直如元好問 《摸魚兒》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的情狀。“離愁” 三句寫眼前景致。妙處在于本是柳絲飛絮引起 “離愁”,但作者反客為主,卻言 “離愁正引千絲亂”,既使情緒形象具體,更強調了這種情感的巨大力量。“更東陌” 二句在寫景方面是自然的聯系和開拓,由 “柳絲” 而 “飛絮”,但在寫情方面則更進一層,點出心亂如麻的心緒。舊時習俗,折柳贈別,故柳與離別便有了淵源。柳永 《雨霖鈴》 亦有“楊柳岸” 句。但這里卻跳過別時折柳的情景,而徑寫別后見柳生相思,有了新意。“嘶騎” 三句,直寫愁恨之源: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而 “何處認郎蹤” 句更寫出了當初離別的無奈和凄慘。這三句寫別后登高目中所見與心中所想的情景。首句以情起(“幾時窮”),末句以情結(“何處認”),感人至深。
下闋由回憶轉到眼前景物,由景及情,強化情感。池水溶溶,小船南來北往,鴛鴦悠然嬉戲,惹人感傷,為末句 “人不如物” 的悲嘆埋下伏筆。“梯橫”句承接首句而來,白日 “傷高懷遠”,夜來 “斜月簾櫳”,孤寂冷清之狀令人不寒而栗,更何況 “又還是”,不只今夜如此,而是長此以往了,夜夜難熬! 日日受煎熬,夜夜守斜月,“沉恨細思” ——怨極生自怨自艾之慨: “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風拂桃杏,綽約多姿; 人不如花,孤寂自守。結尾三句是此詞的“眼睛”,與唐人李益詩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有暗合之處,實屬 “怨婦”情感的最好表達。
上一篇:《吳文英·齊天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一萼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