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雖老眼猶明,便面江山取意成①。
一段風煙且千里②,解如明月逐人行③。
【注釋】
①便面:扇之一種。取意:隨意。②風煙:風物景觀。③“解如”句:言扇上山水常與人俱,猶明月之隨人。解,懂得,解人意。明月逐人,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評說】
本詩選自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九。
郭熙在山水畫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這種成就的獲得,和郭熙既虛心向前代大師學習,又勇于大膽創造、突破成規有關,即如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所謂的“學慕營丘(李成),亦能自放胸臆”。同時,杰出成就的取得還和郭熙的勤奮創作分不開。郭熙的一生都在從事繪畫創作,不斷創新,不斷進步,他的畫藝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趨于完美,《宣和畫譜》卷一一稱其“雖年老而落筆益壯”。黃庭堅此詩的首句“郭熙雖老眼猶明”,也即指郭熙年齡雖老,但畫藝反而更加精湛,因而“便面江山取意成”,畫一山水扇面揮毫立就,倚馬可待。可見郭熙年老時的畫藝已達隨心所欲、略無滯塞的地步。詩的后半首描寫畫面山水所造成的藝術效果。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扇面,卻是掃千里于咫尺,似容納了千里的風物景觀。更神奇的是,扇上山水猶如明月之隨人,似乎一直跟隨著人,和人在一起。可以看出,郭熙的山水畫真正達到了他自己所說的要讓人“可居”、“可游”的境界,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題鄧國材水墨寒林》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郭熙畫山水》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