蟂磯
位于蕪湖市長江對岸的二壩上游,是一座從岸邊凸向江心的小山。古時,孤立于江心,屬蕪湖縣,后因泥沙淤積,漸與江岸相近,今屬無為縣。磯右有穴,寬約一丈,深不可測,傳為蟂巢,故名蟂磯。蟂即傳說中的蛟,似蛇四足,常出傷人。因此,蟂磯又稱蛟磯。據《蕪湖縣志》云:“蟂磯山高十丈,周九畝七分,每遇陰雨,煙波無際。”古稱“蕪湖八景”之一的“蟂磯煙浪”即指此景。磯上古有靈澤夫人祠,俗稱蟂磯廟。靈澤夫人是三國時蜀主劉備之妻、東吳孫權之妹。相傳孫夫人回蜀至江上磯旁,聞先主劉備托孤,哀傷而死。后人同情其遭遇,建祠紀念。明王守仁(即王陽明)曾經過此地,懷古賦詩:“徒聞吳女埋香玉,惟見沙鷗亂雪飛。”如今,磯上廟宇傾毀無遺,僅存基石和一對造型奇特的大石獅。舊時每逢明媚春日或氣爽秋天,蕪湖及大江兩岸各縣游人,相約泛舟渡江去磯上游覽觀景。拾階而上,憑欄遠眺,大江南北,諸川入注,水天一線。隔江而望,蕪湖、繁昌一水相隔,近在咫尺,山塔屋宇,清晰可辯。環顧北岸,田疇農舍盡收眼底。磯灘下江水滔滔,浪飛水響,百舸爭流,鳥鷗群集。目矚煙霞雨浪,耳聆浪喧濤響,實為一聲景并茂的風景幽美勝地。
〔古詩文賞析〕 蟂磯 明·張汝蘊
勝地孤岑秀,諸天閣道開。
白云迷古樹,玄鶴舞空臺。
當檻濤聲入,隔林帆影來。
振衣聊眺望,人在小蓬萊。
蕪湖江面寬,風浪大,泛舟江上則見曲巖銀沙,水波閃爍。在其對岸上游,有一突兀于水面的小山,挺拔而秀美,這就是蟂磯山。山上有一靈澤夫人祠,有通道可拾級而上。靈澤夫人即劉備之妻,孫權之妹也。想當年“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
一、二兩句暗用一個典故,“諸天”即指靈澤夫人祠,引發讀者的好奇和興趣。登上山頂,但見白云繚繞,古松參天,古柏森森。江面水氣氤氳,霧氣朦朧。玄鶴在山廟前起舞,鳴叫聲聲。白云、古樹、霧氣、玄鶴,色彩對比強烈,描繪出一種月朦朧,鳥朦朧的意境。人在此意境中自然會產生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給詩的最后一句埋下一個伏筆?!爱敊憹暼?,隔林帆影來?!标囮囁蓾粩嗟貎A入祠廟中來,讓人感到似乎置身于莽莽林海之中,產生一種宏大的感覺。隔著樹林間的空隙能望見江上緩緩移動的帆影。從“聽覺”寫到“視覺”,“濤聲”給蟂磯平添了諸多的氣勢,“帆影”更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山水相依,動靜相襯,青松、白云、玄鶴相伴,聲情并茂,不能不使人流連忘返。
“振衣聊眺望,人在小蓬萊”,整冠理衣,姑且再向四面遙望,大江東去,水天一線,煙霞雨浪,百舸爭流,萬頃膏滋,鳥鷗群集,頓覺來到蓬萊仙境。作者的視線一下拉長了距離,四周美景盡收眼底,確在人間,勝似仙境。無論在情感上,在意境上都得到了升華。以蓬萊喻蟂磯,不僅寫出了蟂磯的美、秀、俊的風采,更寫出了蟂磯飄逸和瀟灑的神韻。
此詩沒有寫蟂磯地處中流,那種洪濤巨浪,蕩天浸日的雄壯,而是極力寫蟂磯的秀和靜。讀來使人感到詩味雋永,產生無限的神往。
(葉慶華)
〔現代散文〕 從蕪湖過江,便是二壩鎮;然后沿鋪天的楊柳林帶,在鶯啼聲聲的江堤漫步,上溯游去;行未久,便可以看見一座拔地而起,秀麗玲瓏,凸向江中的小山,這就是蟂磯了。
古時蟂磯,四面環水,崖壁如削,十分雄偉。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見此雄偉山勢,贊不絕口,提筆寫下“蟂磯煙鎖”四字。古代有不少文人到過這里,并留下贊美它的詩文。蟂磯境美,歷史上曾被稱為“江心第一境”。遠望蟂磯,“萬頃波光鏡面開,穹窿鰲背負樓臺”、“日照山如畫,云濃水似煙”,猶如是在欣賞一幅木刻;近看蟂磯,江水在腳下奔涌,帆檣掠過江面,“鐘鼓亂聞磯石浪,帆檣平掠荻蘆風”,又是另一種感受。
立于磯頭,遠眺對岸的蕪湖市,可見那聳立江邊的中江塔,那鱗次櫛比的高樓房屋,那象“一幅湯鵬鐵畫屏”的赭山,在煙雨空濛中,晨午夜晚,神奇般地變幻著色彩,真是“遠水天際看不窮”。
蟂磯久負盛名,還在于往昔磯上有座古廟,名叫“靈澤夫人祠”。關于蟂磯和廟祠,各種記載眾說紛紜。南宋大詩人陸游在他的《入蜀記》中寫道:“過蟂磯,在大江中,聳拔突起。有道士結廬其上,政和中,賜名寧淵觀。舊說蟂磯有蟂能害人,故得名?!倍`澤夫人,則是三國蜀主劉備的夫人,因當年這位夫人,佇立磯頭,西望巴蜀,思念夫君,但見水天蒼茫,關山重重,竟柔腸寸斷,悲憤而死。這個悲劇的傳說,為蟂磯涂抹上濃重的神話色彩,也為文人增加了一個吟詩抒懷的好題材。明代詩人徐媛的“相望蜀國宮中月,白帝城高起墓寒”和清代詩人顧亭林的“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等詩句,都是后人對這個傳說的憑吊。昔日,這兒的風景優美,不虛為蕪湖八景之 一。明代有個文人叫邊維垣的,路過蕪湖,曾游蟂磯,被它獨立于洪濤巨浪之中的氣勢和華殿嘉木的秀麗景色所傾倒,將它和鎮江著名的金山相媲美,嘆為天下奇觀。并和好友一起撰寫了山志,親自寫序加以宣揚。足見古時蟂磯的魅力。
現今,昔日蟂磯上華麗宏敞的殿宇已傾毀無遺,但其基石猶存。磯頭也還有一對直立的造形奇特的大石獅。它們顯然是往日守衛殿門的忠于職守的衛士。站在一片昔日榮盛地,今朝已頹圮之磯頭,望著這一對歷經滄桑,看盡人間的興衰的石獅,不由你不作懷古之念。然而,再放眼眺望身側身后的田園風光,對岸蕪湖那日新月異的現代城市的風貌,再一覽眼前那浩蕩奔騰的長江,你不免會吟出明代學者王守仁那“滟滪西來渾失地,長江東去正無窮”的詩句,也自然會感嘆歷史腳步匆匆前行的豪邁無羈。
不過,君若想一游蟂磯,最好是擇一陰雨時日。屆時,身裹雨霧,飄然立于煙飛浪拍的磯頭,浩淼的江面上自然是風遞潮聲,煙波迷濛,腳下蟂磯也變得縹緲而難窺其貌,這正是一幅絕倫的“蟂磯煙浪”圖了。
(舒詠平)
上一篇:描寫《葛洲壩》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西關寨》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