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寨
位于天柱峰東南約2公里,煉丹湖北1.5公里,為南宋末年劉源結寨抗元時設立在天柱山的五大關寨之一。這里隘口險絕,鳥道盤旋,怪石競奇,虬松夾道。上賴絕壁,下臨深壑,險峻異常,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今寨口仍存一段高1.5米、長4米的石砌寨墻。寨內石壁上,有劉源紀事石刻一方,高2.2米,寬2.4米,記述著劉源率義軍抵抗元兵的經過。1981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詩文賞析〕 西 關 吟 清末·烏以鳳
千峰巉絕一關雄,兵馬堂堂百戰功。
護地丹心終不死,剛風長吼是王風。
義軍首領劉源,奉南宋朝廷之命,在天柱山結寨抗元時,將天柱山的重要隘口分兵把守,按其方位分東南西北總五大關寨。這首詩的作者游覽西關時,抒發懷古幽情,贊頌劉源抗元氣節。
首句,交代了西關的雄險。西關寨口,鳥道環回,巨壑千仞,周圍千峰陡峭,屹然峻拔,奇險無比。二句,筆鋒一轉,寫抗元英雄劉源在天柱山集兵十萬,堅持十五年,屢敗元軍,可謂“百戰功”。明宣宗為表彰劉源抗元的氣節,護地有功,封他為“護地大王”。并在其故里立廟祭祀。三句,作者面對西關勝景,贊塘踉次一方安寧,護地有功,丹心不死,精神長存。劉源在潮。聽吧,天柱山剛風長吼,便是劉源當年威武百戰、寧死不屈的亮節高風的放歌。
透過這首詩,游覽西關,緬懷故人,足見天柱山是一座有著優良的傳統,文化層豐厚的歷史名山。
(鄭博文 張王根 彭學保)
〔現代散文〕 踏進天柱山的良藥坪,豁然開朗,天地一新:左眺天獅峰如雄獅昂首顧盼,復盆峰如含苞待放的芙蓉,迎真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右覽飛來峰頂上的巨石如天外飛來;銜珠峰巔兩崖對峙中夾一石渾然如珠,寶月峰尖酷似一彎新月,石印峰形若一尊玉印,三臺峰狀若瓊樓層疊。
仰視碧空,朵朵白云悠然地飄過丹崖翠嶺,歷數林立的秀峰,一座座雄偉險峻,奇特壯觀,唯獨不見天柱峰。是團團白云遮住她豐姿倩影,還是她深葳萬山之中不肯露面呢?
沿著西北隅的羊腸小道,爬過西關寨的如梯陡壁,直通古岳絕頂。步步百鳥聲中,如鼓樂之相迎,仰視俯察,移步換景,奇松、怪石,令人游興大發。
游步途中,怪石隱現。由于大自然的勤雕苦琢,巖石形成各種飛禽走獸的逼真形態,如蛇盤曲,金龜眠地,如恐龍卷曲,熊羆蹲伏,如鸚鵡顧盼,鯨魚遨游……曲徑兩側,古松挺拔,有迎客松、鴛鴦松,姐妹松,羅漢松,蒲團松等。
越過小心坡,便上青龍背,攀過一千四百多級石階的“天梯”,你也許汗流浹背,腰酸背疼了。登上試心橋,你就發覺,原來躲進白云,深藏萬山叢中的一龐然大物突然在眼前,千仞層巖,嶙峋奇絕,如倚天長劍,直插藍天,這就是天柱峰。只見“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勢磅礴,令人驚嘆。游人至此,不禁慨然:偉哉天柱。
如逢雨過天晴,霧起丹崖,云生碧岫,霧潮云浪從山谷徐徐升騰。這時諸峰變幻于煙嵐云靄之中,呈現出千姿百態。一縷縷云帶繚繞天柱峰腰,恰似系上潔白的玉帶,這就是罕見的“天柱玉帶云”。此刻,百里天柱煙波浩渺,座座峰尖猶如大海中的點點島嶼,山連云,云連山,天上人間連成一片。斜陽初照,靈光浮動,時而象銀濤推涌,巨浪排空,時而象湍湍急流,一瀉千里,時而又象萬丈瀑布傾注山谷……雖不及“海市蜃樓”般美妙,此乃天柱峰頂之大觀也。
(朱康寧)
〔民間文學〕 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入侵中原,劉源奉宋廷命詔,組織義民,進山結寨以御。他率兵從野人源建寨,一直到主峰,在山上設東南西北總五大關寨,與太湖司空山張德興、傅高互為犄角。劉源據險固守,春則出耕,冬則入寨,堅持15年之久,保護生靈十數萬。
元軍派昂吉兒攻打天柱山寨不下,移兵攻司空山寨。樣興二年,司空寨破,張德興、傅高戰死。昂吉兒又復攻天柱山,劉源均出奇制勝,打得昂吉兒丟盔棄甲,相持經年。昂吉兒改用重金收買義軍內奸。當時有一朱姓士兵,家住北關寨下的朱嶺,元軍執其親屬為質,逼其就范。這個士兵向昂吉兒泄露了機密。原來,義軍中只有一門火炮,在北關寨放一炮后,又迅速撤至西關寨擊。元軍一直以為義軍中有兩門火炮,不敢貿然攻寨。昂吉兒關、南關、總關,劉源與義兵全都戰死。昂吉兒割下劉源首級,回營邀功。山下的義民冒死搶出劉源尸體,做一木質頭顱配以全尸,葬于北關寨下的百花崖下。
明宣德七年,宣宗封劉源為“護地大王”,并在劉源的家鄉彭家嶺建廟以祀,名大王廟,規定每年二月十五和七月十五做“大王會”。
(鄭博文 張王根整理)
上一篇:描寫《蟂磯》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長坂坡》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