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
淮襄州郡盡歸降,鼙鼓喧天入古杭。
國母已無心聽政,書生空有淚成行。
六宮宮女淚漣漣,事主誰知不盡年!
太后傳宣許降國,伯顏丞相到簾前。
亂點(diǎn)連聲殺六更,熒熒庭燎待天明。
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僉名“謝道清”。
涌金門外雨晴初,多少紅船上下趨。
龍管鳳笙無韻調(diào),卻撾戰(zhàn)鼓下西湖。
《醉歌》一共十首,記述元兵初入杭州,宋君臣迎降前后的情況,劉辰翁批說:“此十首真江南野史。”以《醉歌》名篇,大約這件事太傷心太可恥了,不忍心說,但又不能不說,取醉后吐真言的俗語叫它《醉歌》,這和杜甫《醉歌行》《醉時歌》等內(nèi)容完全不同。十首中沒有一句說到自己飲酒的事。
宋朝最后若干年,賈似道專權(quán)誤國。元兵圍襄陽,關(guān)系國家存亡,他盡量拖延不救,結(jié)果守將呂文煥1273年降元,江防屏障全完了。這是宋亡的開始,所以《醉歌》的第一首專寫這件事:“呂將軍在守襄陽,十載襄陽鐵脊梁。望斷援兵無信息,聲聲罵殺賈平章。”第二首說“援兵不遣事堪哀,食肉權(quán)臣大不才。見說襄陽投拜了,千軍萬馬過江來。”這里選的是三、四、五、八四首。
“淮襄州郡盡歸降,鼙鼓喧天入古杭。”二句承一、二首來,一邊紛紛迎降,一邊鼓鼙喧天進(jìn)入杭州。一個“入”字見得無人阻擋,長驅(qū)直入。南宋名杭州為“臨安”,所以用“古杭”二字。
“國母已無心聽政,書生空有淚成行。”這時的皇帝趙㬎才六歲(即位時四歲)由他的祖母理宗謝皇后(太皇太后)垂簾聽政。這兩句一寫國母的怯懦,一寫書生(包括作者)救國無策,只有報之以慟哭。這兩句句式是二五,七言近體中很少見。“成”一本作“千”,但“成行”和“聽政”是對文,較“個”字為優(yōu)。
這一首寫形勢緊急時的情況,四句寫了四方面。第四首從宮女方面寫亡國的痛苦。“六宮宮女淚漣漣,事主誰知不盡年。”“事主不盡年”是陳師道《妾薄命》里的句子,是說主人中道逝世,而今天是主人做了亡國之俘,那末這些宮女都將成為元人的奴婢。三、四兩句說明“不盡年”的原因。從章法看是倒敘。這首詩寫了三個方面,宮女們的痛苦,太后的投降和對方統(tǒng)帥的得勢。“伯顏丞相到簾前”,看似平平敘述,實(shí)藏?zé)o限辛酸,太后垂簾的重地,敵方首領(lǐng)居然直到簾前,一切國體掃地以盡。劉辰翁批說“讀之墮淚”,寫者更何以為懷?
“亂點(diǎn)連聲殺六更,熒熒庭燎待天明。”寫準(zhǔn)備送降表的當(dāng)天早晨的氣氛。宋朝宮禁里五更過后,天將明時,一陣攢集的鼓點(diǎn),稱為六更。“亂點(diǎn)連聲殺六更”雖是敘事,但“亂”“殺”等字都含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另一本作“花底傳籌”像平時一樣,就遜色多了,《西湖游覽志余》作“亂點(diǎn)傳籌”也沒有“連聲”來得急促。“熒熒庭燎待天明”寫守著火炬等待天明的慘景。一本作“風(fēng)吹庭燎滅還明”有點(diǎn)象征風(fēng)雨飄搖,凄凄慘慘的味道,但“待天明”三字和下文送降表密切相連,從整體看,此本為優(yōu)。
“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僉名‘謝道清’”。這兩句更為難堪。第三句一本作“侍臣奏罷降元表”。謝道清是太皇太后,誰敢直呼其名,而在表上不得不自稱“臣妾”,自僉己名。有人批評汪元量這句詩,認(rèn)為是宋臣不該直指太后的名諱。陳衍《宋詩精華錄》評說:“有議水云詩不應(yīng)稱太后名姓者,不知僉名降表,當(dāng)日實(shí)事,無可諱者。斥言之,正以見哀痛之極也。”汪元量在這里是有意指斥太皇太后,因?yàn)樗煌T大臣商量就輕易決實(shí)投降,已經(jīng)不值得尊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國家宗社比國君重要得多。
三、四、五,三首一氣相連,寫大兵壓境,謝太后倉卒迎降的狼狽,作者對謝的不滿很明顯,雖然只是據(jù)實(shí)直書,但用詞措句批判謝太后是很有分量的。組詩的最后兩句寫太皇太后宴請伯顏、呂文煥說:“昨日太皇請茶飯,滿朝朱紫盡降臣。”對忝顏降敵者口誅筆伐。
從第六首起寫降后的情況,第八首寫西湖的今昔:“涌金門外雨晴初,多少紅船上下趨。龍管鳳笙無韻調(diào),卻撾戰(zhàn)鼓下西湖。”西湖是杭州的游覽中心,承平時節(jié),無日不游人滿湖,只要讀一讀《夢粱錄》和《武林舊事》就明白了。涌金門是杭州西門,雨一晴,游船如蟻:“涌金門外雨晴初,多少紅船上下趨。”過去如此,今天亦復(fù)如此。后面兩句寫她的今昔之感,過去皇家游湖,龍管鳳笙,情韻悠揚(yáng),而今呢?“龍管鳳笙無韻調(diào)”,為什么,這是敵方游船作樂,樂人們也無心演奏,敵方也不會欣賞,他們“卻撾戰(zhàn)鼓下西湖”使寧靜嫵媚的西子湖,卻無端蒙受戰(zhàn)鼓的侵?jǐn)_,這該多煞風(fēng)景,亡國臣民見到這幅慘象,情何以堪!
這一組詩是南宋降亡的實(shí)錄,雖是據(jù)實(shí)直書,卻字字飽含血淚,寫得愈樸實(shí)愈能感人。如果過分雕章琢句,反而遜其自然,影響感人效果。寫這類體裁,要注意語言的質(zhì)樸,一般都近于《竹枝》之類的民歌,要領(lǐng)會總體流露的情感,結(jié)合作者身世去體會,不必多在字句上作文章。
上一篇:葉紹翁《游園不值》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