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夢武昌》原文與賞析
揭傒斯
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游。
蒼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
鼓角沉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
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
查揭傒斯所作詩詩題有“武昌”字樣的,計有《以事暫如武昌發臨川》、《夏五月武昌舟中觸目》等近十首五七言古近體詩。武昌在元代屬湖南道宣慰司轄,而揭為江西富州 (今江西省豐城縣) 人。武昌與富州兩地相距有三百里之遙; 據史載,揭又似從未在武昌任官職,何以對武昌這樣感興趣,以至于到達“夢”武昌,并以入詩的程度?作者又“夢”了些什么?
據黃《揭公神道碑》謂, 揭自幼家貧, 在家鄉辛勤耕讀。“年二十余,稍出游湘漢間”,大概這個年紀才有可能去武昌 (武昌屬湘漢的“漢”)。在這以后呢? 再也找不到揭傒斯在武昌的記載了。是二十幾在武昌的呢? 按: 揭有題為《湖南憲使盧學士……舟次武昌,辱問不肖姓名,先奉寄三首》的一組詩,寫作時間自題為大德七年。細揣題意,此時揭尚在武昌,而其三有句稱:“三年江漢春”,是揭初來武昌時在大德四年。作者在武昌呆了幾年呢?初離武昌南至岳陽時,作者作詩題為《至岳陽寄武昌諸生》謂,“三年阻江關”,江關即武昌 (武漢今尚稱“江漢關”、“武漢關”),是揭在武昌不過三年,奉寄盧學士詩作后不久,可能就離開了武昌。揭之三年武昌,是否得意,據有關詩句稱:“萬事隨逝水”,三年光陰虛度,不值得回憶;“既昧理生術,復慚游方旨”,在武昌,揭既不能理財(貧窮),又無法干其他的事,因此感到慚愧,揭之三年可能只在湖廣行省武昌路達魯花赤手下任一名佐貳微職。因此,對武昌作者并不留戀,嘆道:“欲歸常恨遲”,恨不能早一日離開武昌回到家鄉。那么,作者何以還作詩“夢”武昌呢?認真閱讀《夢武昌》詩后發現,作者所夢不在人事而在武昌的自然風物,即使詩中提到的“故人”,也不是在官場中涂滿權欲色或銅臭味的人,而是能陪伴作者游山玩水,吟詠風月的人。
先看首聯:“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游”二句,第二句的一個“夢”字便與詩題相呼應,告訴人們這首詩寫的是夢境,但“夢中渾似昔時游”,雖為夢境,卻與昔時之游,幾無二致。這樣便把夢境 (虛境) 與實境相溝通了。寫虛即實,虛虛實實,在這一聯不過十四字中就給人一個撲朔迷離,惝恍難測的朦朧感,增強了詩境的模糊美。黃鶴樓在今武漢長江東岸武昌一側,相傳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 (223),該樓神話傳說及詩人佳話較多,是武漢市著名的風景點,鸚鵡洲瀕臨漢陽江濱,樹木蔥蘢,景色秀麗,登上黃鶴樓頭首先入目的便是那“芳草萋萋鸚鵡洲” (崔顥詩句),似乎此洲嶼也近長江東岸一樣,故此詩有“樓前”之說。頷聯:“蒼山斜人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鸚鵡洲近景觀賞已畢,又縱目遠眺大江對岸遠景?!吧n山”一句寫山,連綿不斷的青山翠巒由西南方向斜入洞庭湖四圍、湘江流域一帶?!叭妗保?其說不一; 有指湖南湘潭、湘鄉、湘陰(《太平寰宇記》); 有指流經湖南境內的江、湘、沅三水 (王應麟《小學紺珠》); 有指湘江的三個支流,即瀟湘、烝(或資) 湘、沅湘(《湖南通志》)。此處泛指今洞庭湖、湘江流域一帶?!奥淙铡本鋵懰!捌邼伞毕鄠魃瞎懦赜衅咛幷訚?,此處泛指古時楚地湖泊,主要是今湖南省境內的洞庭湖。 洞庭湖由于夕陽余輝照映,波光耀金, 平鋪在千里湖面上, 奪人目睛。此為想象句,事實上在黃鶴樓頭如無千里眼是無法望到湖南境內的大小湖泊的。(即使千里眼,也要受到高于黃鶴樓的山峰攔斷的)此聯上句蒼山為青綠色,下句日照湖水又為金黃色,青綠金黃交相輝映,山水美景,令人陶醉。頸聯“鼓角沉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二句因景及人,想到了歷史上為了爭奪或守衛這江漢要沖的英雄們當年的戰斗業績?!肮慕恰? 戰鼓和號角;“沉雄”; 鼓角聲低沉、雄渾、悲壯,軍中用以傳號令、壯軍勢;“遙動地”; 遠遠地傳向四面八方?!胺珯{”句,“檣”: 帆船桅桿;“維舟”: 《爾雅·釋水》注,“維連四舟”?!皝y維舟”,此處指停泊在一起的許多船只。整句極言江中無數戰艦,聲勢雄偉。尾聯“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兩句在交代而今之“夢”境,即當初之實境以后感嘆道: 當初諸多“故人”同登黃鶴樓,今日“夢”醒以后,卻只剩下作者一人,在“南池看白鷗”,“看白鷗”,是高人韻土的雅事,但作者意緒不佳,實也無意觀賞了?!肮嗜恕睘檎l? 查有關詩題中,大概就是胡秀才、星上人 (系和尚)、王仲山等,還有就是泛指的“武昌諸生”了。
此詩通過夢境,謳歌了江漢勝景的壯麗風光,緬懷了歷史上為爭奪或守衛這一片錦繡河山的英雄,抒發了懷念故人的心情。全詩立意在“夢”,然又處處與實境相連,使人易于聯想,增強了詩歌的藝術魅力,在元詩中獨標了一種奇異、絢麗的風格。
上一篇:杭世駿《梅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納蘭性德《夢江南》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