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闓運《入巫峽》原文與賞析
王闓運
入峽平流穩,江山信美哉!
濤空蕩琴響,鳥語似仙來。
日月靈光曙,蕭寒障霧開。
古今傳樂府,誰信楚臣哀?
這首五律寫泛舟巫峽所見仙境般的風光,也表現了對宋玉遭受誤解的深切同情。
從內容上看,這首詩可分三層。首聯“入峽平流穩,江山信美哉”是總寫,出瞿塘峽后,長江進入了一個寬大的河谷,最寬處可達30公里。到巫山縣大溪口時,進入巫峽。巫峽又稱大峽,開始一段江面寬闊,水流平穩,浩浩蕩蕩,與瞿塘峽大不相同。“入峽平流穩”,正是對這段巫峽準確形象的描寫。正因為江流平穩,乘船人的精神不那么緊張,所以得以很閑舒地欣賞沿途風光。“江山信美哉!”恐怕是每一個飽覽巫峽風光的人的共同感覺,而由詩人在這里直抒胸臆,脫口而出。古人論詩有“貴在含蓄”之說,但也不可一概而論,“江山信美哉”一句并不含蓄,我們卻不能否認它是佳句。
詩的頷頸兩聯是第二層,它形象具體地描寫巫峽的風光之美,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波濤蕩漾,好似琴瑟彈奏; 百鳥爭鳴,恰如仙客降臨。太陽、月亮都顯現出神異的光輝,濃霧帶著凄清的寒意,在陽光的照射下逐漸消散。詩中的描寫給人以恍若仙境之感,這也就使首聯“江山信美哉”具體化了。
詩的尾聯“古今傳樂府,誰信楚臣哀”是第三層。樂府,原是漢代官署名,后世稱樂府采集的民歌和文人的模擬之作為樂府。這里指樂府詩中的《巫山高》。楚臣,指楚襄王的臣子宋玉。宋玉有《高唐賦》和《神女賦》,分別寫楚懷王晝寢夢神女薦枕和楚襄王夜寢“夢與神女遇”。樂府詩《巫山高》的作者,大都寫到楚王夢遇神女的故事,并且多把它當作風流韻事去宣揚。這些樂府詩古今傳誦,流布甚廣。詩人認為,這是對宋玉的誤解,一定會使宋玉感到悲哀。因為宋玉《高唐賦》和《神女賦》的描寫雖屬荒誕夢想,但其用意卻在諷諫君王淫惑。然而世人大都只對其中的風流艷事感興趣,這就把有益作品閹割成荒誕故事,把有志之士 (宋玉) 歪曲成以文侍主的弄臣。宋玉地下有知,怎能不感到悲哀! 可宋玉的悲哀,又有誰會理解和相信呢?杜甫在 《詠懷古跡五首》之二中說:“搖落深知宋玉悲”,也哀嘆宋玉被后人誤解。在這點上,王闓運同老杜是相通的。
那么,這首詩的后兩句同前六句有什么內在的思想聯系呢?前六句為我們描繪出“江山信美哉”、恍若仙境的巫峽風光。提到巫山巫峽,人們往往會想到楚王夢遇神女的傳說,想到樂府詩 《巫山高》,而作者對這些都不以為然。他認為那是對宋玉的誤解,人們不應該用那被誤解、曲解了的俗艷故事來玷污這美麗的巫峽。作者在這里敢于向舊傳統挑戰,還歷史以本來面目,會使巫峽的山水得以凈化,使巫峽的風光變得更美。
全詩緊扣住一個“美”字。首聯直接贊嘆巫峽之美,中間兩聯具體寫巫峽之美,尾聯說有些樂府詩 《巫山高》玷污了巫峽之美。全詩結構嚴謹,語言清新,節奏明快,意境深邃,是一首描寫巫峽風光的佳作。
上一篇:袁宏道《入東林寺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陸游《入瞿塘登白帝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