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這首詩是文天祥于祥興二年(1279)被押赴元朝都城燕京途經金陵(今南京市)驛時所作。
“草合”,草長滿了; “離宮”是大宋皇帝的行宮。“轉夕暉”寫出了夕陽逐漸沉落的動態;一“轉”字表現了詩人久久凝望的情態。黍離之悲,滲入景物,顯得百感蒼茫。“孤云”,既是實景,又是自比。“復何依”突出表達了國破家亡無所依托的沉痛之情,也加強了對特定氣氛的渲染。頷聯拓展開去,通過對比,總覽金陵今昔變化。上句化用《世說新語·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典故,下句化用《搜神后記》所載漢丁令威詩“去家千年今始歸,城廓尤是人民非”之意。用典自然妥貼,又寫出了詩人的特殊感受,耐人尋味。
頸聯的“滿地蘆花”和“舊家燕子”,從細處著筆,通過對一草一鳥的描繪,以擬人手法,移情于物,進一步抒寫了家亡國破帶來的悲痛感情。遍野蘆花,寒風蕭瑟,而詩人孤身處于其中。這“老”字,既有自我形象的比喻,也是對“萬里金甌失壯圖” (《金陵驛》其二)的抗元功業的痛惜,寫來深沉而婉曲。“舊家燕子傍誰飛”句,暗用劉禹錫《烏衣巷》詩句意,和杜甫《歸燕》中“故巢倘未毀,會傍主人飛”句意,與“城郭人民半已非”巧妙相應。
尾聯一振,詩的格調由悲愴轉為高昂,表達了詩人以一死來報效祖國的崇高志向。詩化用《楚辭·招魂》: “魂兮歸來哀江南”語意,以及蜀國望帝死后,魂化杜鵑啼血的傳說,謂自己現在被押北去,死后定要化作啼血的杜鵑南歸。充溢著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明白托出不忘故國的耿耿忠心。尾聯與首聯相互照應,點出了寫詩的本意。
此詩中間四句,或巧用典故,或化用前人詩句,與眼前景物、個人境遇相互融合,自然貼切,騁古思今,寓情于景,善于體現情景的歷史特色,渲染了悲愴的氣氛。
上一篇:《金陵百詠·古龍屏風·曾極》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鐘山即事·王安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