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震
荊江江口望漫漫,一白無邊夕照寒。
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錯認作山看。
洞庭湖冠我國四大名湖之首,以其浩瀚的氣勢和優美的風光著稱于世。前代詩人墨客詠寫洞庭湖與君山的詩作比比皆是。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云: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劉禹錫《望洞庭》云: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雍陶《題君山》云: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這些名句佳作,有的巧比妙喻,有的直賦其景,確能繪形繪色地描出洞庭與君山的美。然而有一點它們是雷同的,即都是正面寫君山的“有”。鄭震的這首《荊江口望見君山》卻一反常調,著筆寫君山的“無”,從“無”中反寫君山之有,君山之美。其構思別出機杼,真可謂匠心不凡,戛戛獨造,令人拍案叫絕。
長江中游自湖北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城陵磯段,稱為荊江(因處于古荊州、荊楚之界而得名)。淳祐六年(1246)冬十月,詩人曾去鄂州(今湖北武昌),登黃鶴山南樓。隨即沿江而上,奔赴荊南(今湖北江陵)。途中,經過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在江湖匯合處遠眺浩渺無際的洞庭湖,觀賞湖中隱約可見的君山十二峰,寫下了這首七絕。
詩的前兩句描狀江口水面一望無際的壯闊景象和浩瀚氣勢。詩人自城陵磯的荊江江口,向與江連接的浩漫無涯的洞庭湖上望去,只見水天一色,白浪滔滔,到處茫茫一片。詩人身在舟中平視,所見格外壯觀真切。這壯闊的景象蘊含莫大的氣勢,使云蒸霞蔚的夕陽也似乎消失了往日的光彩和暖意。“一白無邊夕照寒”之句,極其細致有力地表現了這種意境。這里既渲染了水色、浪花、寒氣的客觀景象,又突出了詩人自己的主觀心理感受,兩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詩的后兩句寫君山,匠心獨運,巧妙地以“無”寫“有”。詩人遙望洞庭湖中的君山,只見渺茫的遠方,波濤萬頃的水面上,隱隱綽綽地似有一脈青云浮現。于是寫道: “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錯認作山看。”這里不說遠眺君山十二峰,似一脈青云浮現在湖面;而說湖面上不過是浮現了一脈青云,人們錯把青云看作君山。正話反說,別有一番情趣。這是詩人成功地捕捉了初次遠望君山之剎那間獲得的靈感,耐人玩味,令人稱奇,在詠寫君山的詩櫝中增添了一顆獨特的珍珠。
君山實非山,乃一方式平島,絕無峰巒。故四面望之,皆如一玉界尺,橫在水面。此詩頗得真相。(陳衍《宋詩精華錄》卷四)
上一篇:《荊南別賈制書東歸·鄭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荔支嘆·蘇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