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1)。小荷才露尖尖角(2),早有蜻蜓立上頭。
【解析】這是楊誠齋一篇著名的繪景狀物的小詩。此詩足以看出誠齋先生深厚的詩詞功底,其第三句更是千古傳頌的佳句。泉的大小,由“眼”字可見。既稱“眼者”,必是小泉。小泉下積水而成池,標題又稱小池,是已小上加小,其小可知。小泉又小到何種程度?“無聲”二字更傳神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小泉流出的水自然不多,又一個“細”字足可看出。而小泉流出的細水,卻又更“惜”其流,著一“惜”字,似乎不但流出的水極少,而泉眼中的水也實在是“不多也”了,于是它竟然舍不得往外流出它那涓細的水流。以上七個字,堪為驚嘆作者繪景狀物的語言文字功夫。而這小泉,小池,細流又都籠罩在一片綠陰之中,又給人一種玲瓏剔透的感覺。這時再看那小池的池面上,小小的荷葉剛剛露出水面的是“尖尖角”。這“角”本來是小的,看上去又“尖”,而且“尖尖”,這“角”又何等之小!既便是如此尖,如此小的荷葉上,在大千世界里也不是空白之地,早有蜻蜓立在“荷角”的“尖”上。這是一個何其渺小的世界。佛家眼中的世界,無所謂大小。即所謂“芥子即須彌”,“須彌即芥子”之意也。偌大的須彌山與小小的芥子,本無區(qū)別,都是一個世界。這里,我們姑且不談作者觀察事物的深刻,細膩,乃至其刻劃的精微,這是一般的文學常識。且說詩人的本領是什么?詩人的才華,就表現(xiàn)在他能看到,能寫出人人都能看到,人人都有感受,朦朧地憋在心中而說不出來又寫不出來的東西。詩人寫出了這些微妙的感受,自家有時竟渾然不覺,而讀者讀到之后卻豁然開朗,恍然大悟,與自己平時朦朧感知的東西產生共鳴。這是藝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欣賞的普遍規(guī)律。本詩所寫的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鏡頭。這場景中猶如攝影機前的小小生命,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是許多讀者所目睹到的。這小小的荷尖,小小的蜻蜓,倘由繪畫大師描繪出來,則是一幅精美的草蟲畫面。至于狀物姿態(tài),寫人情意,則鋪敘纖細,曲盡其妙,筆端有口,句中有眼。其所謂纖細,此詩可見。
上一篇:經典《小松》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小車行》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