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家誡序
老子曰:“慈故能勇,儉故能廣。”或曰:“慈則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愛之深,故其為之慮事也精。以深愛而行精慮,故其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賢于人,勢有所必至矣。”
轍少而讀書,見父母之戒其子者,淳淳乎惟恐其不盡也,惻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嗚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師之于弟子也,為之規矩以授之,賢者引之,不賢者不強也。君之于臣也,為之號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則諫,否則去。子之于父也,以幾諫不敢顯,皆有禮存焉。父母則不然,子雖不肖,豈有棄子者哉!是以盡其有以告之,無憾而后止。《詩》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豈弟君子,民之父母。”夫雖行潦之陋而無所棄,猶父母之無棄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倫之極也。雖其不賢,及其為之言也必忠且盡,而況其賢者乎?
太常少卿長沙孫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賢,能就其業。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為《賢母錄》,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誡》,得四十九人以示轍,曰:“古有為是書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為此合眾父母之心,以遺天下之人,庶幾有益乎?”
轍讀之而嘆曰:雖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聞父之聲則斂手而退,市人之過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無以發之耳。今是書也,要將以發之歟?雖廣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來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將益廣之,未止也。
茅鹿門曰: 引老氏語,多“儉故能廣”四字。
張孝先曰: 揭出父母至情,反復詳盡,惻惻動人。《詩》曰:“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記》曰:“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是此文言外末盡之意也。為人子者念之哉!
上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原道》原文全文
下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古史序》原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