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霽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寂歷簾櫳深夜明,睡回清夢戍墻鈴。②
狂風送雨已何處?淡月籠云猶未醒。
早有秋聲隨墮葉,獨將涼意伴流螢。
明朝準擬南軒望,洗出廬山萬丈青。③
【注釋】 ①霽(ji劑):雨后轉(zhuǎn)晴的意思。②寂歷:即寂寞,意清靜、無聲。戍墻鈴:指城墻上看守人搖的鈴。③擬:意為打算。
【譯文】 寂寞的夜晚,月色穿過簾櫳,格外清明;陣陣鈴聲,從城墻傳來,驚破夢境。遠去的狂風,你已把雨送到何處?淡月籠著云朵,好似酣睡未醒。早有金黃的枯葉,隨風飄落,帶來悅耳的秋音;獨將絲絲涼意,伴隨了流螢,點點星星。明天早上,定要去南軒,憑欄而望,一場秋雨洗沐后的廬山,定然蒼翠欲滴萬丈青。
【集評】 今·林東海:“詩境不限于雨霽,而是回敘霽前的風雨和推想明日的山色,這種時間的交叉和延展,不僅避免了平直,而且擴大了容量。(《宋詩鑒賞辭典》第490頁)
【總案】 鐘情于秋天雨后的景致,孔平仲的審美趣味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而要把這種對秋景的衷情,通過寥寥詩語,傳遞并感染讀者,就《霽夜》而言,其追求不單單富有新意,而且極富典型性。全詩抓住明亮的秋月,飄落的秋葉、陣陣秋聲以及點點秋螢來寫雨后秋天的景致。狂風暴雨已停,喧鬧已過去,“寂歷”突出其靜,“淡月籠云”則賦予靜以朦朧感。“戍墻鈴”、“落葉聲”,看似寫聲,其實映襯靜。這是《霽夜》的一個特點。其二,意境靜,但靜而不寂,靜中包含生機,靜中洋溢生趣。點點流螢,為整個畫面增添了盎然秋興;明日“南軒望”廬山,呼吸清新空氣,滿徑落葉,雨后蒼翠的廬山,盡收眼底,則其況味不言自喻,讀者似乎也可領略到了秋趣。這樣,一幅格調(diào)清新動人的雨后秋景圖,就栩栩如生了。
上一篇:張孝祥《鑒湖納涼》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江端友《韓碑》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