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億《漢武》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蓬萊銀闕浪漫漫,弱水回風欲到難。②
光照竹宮勞夜拜,露溥金掌費朝餐。③
力通青海求龍種,死諱文成食馬肝。④
待詔先生齒編貝,那教索米向長安?⑤
【注釋】 ①漢武:漢武帝劉徹。②蓬萊: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山。闕(que):宮門前兩邊供了望的樓,泛指帝王的住所。漫漫:無邊無際。弱水:傳說中圍繞在仙島周圍的水流,鴻毛不浮,不可渡過。回風:回旋的風,即旋風。③竹宮:漢武帝甘泉宮中的祠宮。溥(tuan):露多貌。金掌:神明臺上承露的銅仙人之掌。費:抵充。④諱:掩飾。文成:齊人少翁。以鬼神方書見漢武帝被封為文成將軍,后因其方無效,被殺。武帝說他是食馬肝而死。馬肝,古人誤以為馬肝有毒,能死人。⑤待詔先生:東方朔,曾任待詔公車,待詔金馬門等職。編貝:形容牙齒之美。東方朔曾自稱目若懸珠,齒若編貝。長安:漢都城,今陜西西安。
【譯文】 在那浪花翻卷無邊無涯的大海之中,有著神仙宮闕——蓬萊島,四周圍繞著鴻毛不浮的弱水和盤旋的狂風,要想到達那兒實在是難。只好誤把流星當作天神下凡,在竹宮中夜夜望拜,而神明臺上銅仙人掌中所承接的露水,也只可抵充朝餐,卻不能真的延年。漢武帝的力量雖能夠到達遙遠的青海獲取龍種的良馬,對于欺騙他的方士如文成將軍——少翁之流,雖恨而殺死,卻又要掩飾,說是吃了馬肝中毒而死,以免無人再敢進獻鬼神方書。可惜像東方朔這樣的人才,因不被重用而生活窘困,被逼得在長安討飯。
【集評】 宋·劉攽:“‘青海’一聯,義山亦不能過。”(《中山詩話》)
元·方回:“此詩有說譏武帝求仙,徒費心力,用兵不勝其驕,而于人才之地不加意也。”(《瀛奎律髓匯評》卷三)
清·馮班:“此首有作用。‘齒編貝’何不言‘身九尺’?”(同上)清·紀昀:“此便欲直逼義山”。(同上)
【總案】 楊億是北宋初年西昆體詩派的代表詩人,西昆體以學李商隱相標榜,追求形式美。這首《漢武》便是典型之作,詞藻繁麗,對偶精切,好用典故,單單從形式上與李商隱相比,完全不相上下。全篇四聯八句,句句都有出典,緊扣詩題,將漢武帝醉心于神仙方術的典故與詞藻組織得縝密工巧,顯示出楊億的學識和才情。五、六兩句音節瀏亮處亦如義山詩。然而紀昀《瀛奎律髓》卷三曾評:“昆體雖宗法義山,其實義山別有立命安身之處,楊劉但則其字句耳。”評論得十分精當。不過這首《漢武》倒確實是效李商隱到家的成功之作。據《宋史》記載,宋真宗亦頗醉心于封禪,致使“一國君臣如病狂然”。景德三年(1006)楊億任翰林學士時作了此詩。據沈括的《夢溪筆談》所記,楊億任翰林學士時不兼他職,故俸不多,又家貧,因此在請求外調的表詞中說:“虛忝甘泉之從臣,終作莫敖之餒鬼。從者之病莫興,方朔之饑欲死。”所以這首詩,有隱諷真宗侈求神仙而輕薄文士之意。尾聯采用東方朔長安索米的典故,實為自比東方朔,曲折地表達了對宋真宗的不滿。詩中有真情實感,不同于《淚》之類的空洞貧乏,可說是一首成功之作。
上一篇:沈括《漢東樓》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江上》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